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羧酸及其衍生物论文--羧酸的功能衍生物论文

离子交换蒙脱土催化葡萄糖醇解制备乙酰丙酸甲酯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前言第10页
    1.2 乙酰丙酸甲酯的性质及应用第10-11页
        1.2.1 乙酰丙酸甲酯的物理性质第10-11页
        1.2.2 乙酰丙酸甲酯的化学性质第11页
        1.2.3 乙酰丙酸甲酯的应用第11页
    1.3 生物质制备乙酰丙酸酯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第11-16页
        1.3.1 乙酰丙酸酯化法第12-13页
        1.3.2 糠醇醇解法第13-14页
        1.3.3 生物质直接醇解法第14-15页
        1.3.4 三种工艺的比较第15-16页
    1.4 葡萄糖醇解制备乙酰丙酸甲酯的反应机理第16-17页
    1.5 课题选择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18-32页
    2.1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8-20页
        2.1.1 实验主要试剂第18-19页
        2.1.2 实验主要仪器第19-20页
    2.2 催化剂的表征第20-22页
        2.2.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第20页
        2.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ICP-OES)第20页
        2.2.3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BET)第20-21页
        2.2.4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1页
        2.2.5 红外光谱分析(FT-IR)及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分析(Py-IR)第21-22页
        2.2.6 NH_3程序升温脱附分析(NH_3-TPD)第22页
        2.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22页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22-23页
    2.4 转化率及产物分析第23-30页
        2.4.1 气相色谱分析第24-27页
        2.4.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27-30页
    2.5 原料转化率和产物产率的计算方法第30-32页
第3章 锡交换蒙脱土催化转化葡萄糖醇解制备乙酰丙酸甲酯第32-52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催化剂的制备第32-33页
    3.3 催化剂的表征第33-42页
        3.3.1 催化剂的元素组成分析第33-34页
        3.3.2 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4-36页
        3.3.3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BET)第36-37页
        3.3.4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7-38页
        3.3.5 催化剂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38-40页
        3.3.6 催化剂的NH_3程序升温脱附分析(NH_3-TPD)第40-41页
        3.3.7 催化剂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分析(Py-IR)第41-42页
    3.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42-49页
        3.4.1 不同催化剂对催化转化葡萄糖醇解反应的性能第42-44页
        3.4.2 反应温度对乙酰丙酸甲酯产率的影响第44-45页
        3.4.3 反应时间对乙酰丙酸甲酯产率的影响第45页
        3.4.4 葡萄糖与催化剂比例对乙酰丙酸甲酯产率的影响第45-46页
        3.4.5 不同碳水化合物对乙酰丙酸甲酯产率的影响第46-47页
        3.4.6 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研究第47-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2页
第4章 不同金属离子交换蒙脱土催化葡萄糖醇解制备乙酰丙酸甲酯第52-64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催化剂的制备第52-53页
    4.3 催化剂表征第53-59页
        4.3.1 催化剂的元素组成分析第53-54页
        4.3.2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BET)第54-56页
        4.3.3 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56-57页
        4.3.4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57-58页
        4.3.5 催化剂的NH_3程序升温脱附分析(NH_3-TPD)第58-59页
    4.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59-62页
        4.4.1 不同金属离子交换钠基蒙脱土催化剂活性评价第59-60页
        4.4.2 催化剂循环稳定性研究第60-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5章 全文总结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锆负载Cu、PtAu催化甘油制备乳酸
下一篇:钢琴作品《百鸟朝凤》中民族音乐特色的演奏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