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序言 | 第8-16页 |
|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的缘起 | 第8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 ·研究的重点 | 第14-15页 |
| ·研究的难点 | 第15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2 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7页 |
| ·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概念 | 第16-19页 |
| ·民族和民族问题 | 第16页 |
| ·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 | 第16-17页 |
| ·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 第17-18页 |
| ·多元文化教育 | 第18页 |
| ·民族团结教育 | 第18-19页 |
| ·研究民族团结教育的政策与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政策基础 | 第19-20页 |
|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民族团结教育的特点 | 第22-24页 |
| ·政治性 | 第22页 |
| ·敏感性 | 第22页 |
| ·复杂性 | 第22-23页 |
| ·艰巨性 | 第23页 |
| ·长期性 | 第23-24页 |
|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 第24-27页 |
|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25页 |
| ·有利于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民族团结意识 | 第25-26页 |
| ·有利于应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 第26页 |
| ·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26-27页 |
| 3 新疆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 第27-38页 |
| ·新疆民族团结教育现状概述 | 第27-31页 |
| ·教育的简要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 ·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形式 | 第28-29页 |
| ·教育的对象及范围 | 第29-30页 |
| ·教育的收效情况 | 第30-31页 |
| ·新疆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1-38页 |
| ·对民族团结教育及其重要性认识不清 | 第31-33页 |
| ·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低且进展不平衡 | 第33-34页 |
| ·社会组织及知名人士介入程度低 | 第34页 |
| ·教育因缺乏创新而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 第34-36页 |
| ·缺乏从事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 | 第36页 |
| ·民族团结教育对象及范围狭窄单一 | 第36-38页 |
| 4 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方法 | 第38-51页 |
| ·对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创新思考 | 第38-40页 |
| ·进一步明确民族团结教育内涵 | 第38-39页 |
| ·加强“中华民族”理论知识构建 | 第39-40页 |
| ·加入符合时代性的具体内容 | 第40页 |
| ·对民族团结教育组织形式的创新思考 | 第40-43页 |
| ·融合多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 第40-41页 |
| ·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社区活动 | 第41-42页 |
|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对民族团结教育的监督体系 | 第42-43页 |
| ·对民族团结教育方式的创新思考 | 第43-46页 |
| ·灵活多样的讲授民族团结知识 | 第43-44页 |
| ·深化实践方式进行融情教育 | 第44-45页 |
| ·润物细无声的运用网络影视等多种宣传方式 | 第45页 |
| ·加强可行性教育方法的研究工作 | 第45-46页 |
| ·对民族团结教育实施者的创新思考 | 第46-49页 |
| ·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 | 第46-47页 |
| ·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水平 | 第47-48页 |
| ·发挥社会各界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 第48-49页 |
| ·对民族团结教育对象和范围的创新思考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