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论中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导论第8-20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11页
  一、选题背景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1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1-16页
  一、外国文献综述第11-13页
  二、中国文献综述第13-16页
  三、文献简评第16页
 第三节 主要内容及文章框架第16-18页
  一、本文主要内容第16-17页
  二、文章框架第17-18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8-20页
  一、研究方法第18页
  二、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8-20页
第二章 中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体制的理论分析第20-27页
 第一节 本文核心概念的内涵及界定第20-21页
  一、国有企业第20-21页
  二、国有企业收益第21页
  三、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体制第21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分析第21-27页
  一、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第21-22页
  二、基于产权理论的分析第22-23页
  三、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第23-25页
  四、基于公平与效率理论的分析第25-26页
  五、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分析第26-27页
第三章 中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体制现状分析第27-43页
 第一节 中国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第27-34页
  一、中国国有企业总体运行情况第27-30页
  二、中央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第30-32页
  三、地方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第32-34页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体制相关制度分析第34-36页
  一、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体制相关立法状况分析第34-35页
  二、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体制监督、管理状况分析第35-36页
 第三节 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分析第36-38页
  一、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情况分析第36-38页
  二、国有企业收益分配范围分析第38页
 第四节 国有企业之间收益分配关系的分析第38-41页
  一、不同行业国有企业之间收益分配关系分析第38-39页
  二、不同地区国有企业之间收益分配关系分析第39-41页
 第五节 国有企业内部收益分配关系分析第41-43页
  一、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分析第41页
  二、国企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第41-43页
第四章 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体制中存在的弊病及原因分析第43-56页
 第一节 国家与国企的分配关系中未体现国有产权主体地位和国企公共产品定位第43-47页
  一、国企收益上缴比例低及分配范围小第43-44页
  二、利润留成过多弱化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国企创新能力第44-45页
  三、国有资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方面的缺陷—基于产权理论第45-47页
 第二节 国家与经营者之间广泛存在委托—代理难题第47-50页
  一、高管控制权较大增加了非效率投资第47-49页
  二、职务消费随意性大第49-50页
 第三节 国有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未体现公平原则第50-53页
  一、国有企业员工不同行业间收入分析第51-52页
  二、不同地区的国有企业之间收益分配不公第52-53页
 第四节 国有企业内部收益分配不能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53-56页
  一、国企高管与普通职工之间的收益分配分析第54-55页
  二、国企正式职工与非正式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大第55-56页
第五章 国外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实践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第56-62页
 第一节 国外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总体情况第56-58页
 第二节 典型国家的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情况第58-60页
  一、法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情况第58页
  二、美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情况第58-59页
  三、新加坡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情况第59-60页
 第三节 外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体制对中国的启示第60-62页
  一、国企收益分配比例的确定要兼顾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60页
  二、改革国企收益分配体制要以分类管理国有企业为基础第60-61页
  三、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参与国有企业收益的分配第61-62页
第六章 完善中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体制的建议第62-72页
 第一节 完善国企收益分配体制应遵循的原则第62-64页
  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统一的原则第62-63页
  二、市场分配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第63页
  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63-64页
 第二节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促进分配行为的法制化第64-65页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第65-66页
  一、改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第65页
  二、强化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全面监督第65-66页
 第四节 调整国有企业和国家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第66-70页
  一、提高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比例,扩大分配范围第66-67页
  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第67-70页
  三、构建国有企业收益的社会共享机制第70页
 第五节 协调国企间、国企内部收益分配关系第70-72页
  一、促进不同国企之间的相对公平第70页
  二、合理设定国企高管与普通职工的工资水平第70-71页
  三、建立完善的非正式员工激励制度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资本弱化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