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弱化规制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 ·创新 | 第11页 |
| ·不足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 ·文献综述评述 | 第16-17页 |
| 第2章 资本弱化规制理论基础及方法界定 | 第17-28页 |
| ·资本弱化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 ·经典资本结构理论 | 第17-19页 |
|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19-22页 |
| ·资本弱化涵义 | 第22-23页 |
| ·资本弱化规制 | 第23-25页 |
| ·安全港模式适用条件 | 第25-28页 |
| ·资本弱化规制的负债条件 | 第25-26页 |
| ·资本弱化规制的权益条件 | 第26-28页 |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弱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41页 |
|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弱化成因及影响 | 第28-30页 |
|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弱化成因 | 第28-29页 |
|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弱化影响 | 第29-30页 |
|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弱化分析 | 第30-36页 |
|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弱化总体表现 | 第31-33页 |
| ·我国上市公司各行业安全港模式 | 第33-36页 |
| ·我国上市公司安全港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1页 |
| ·税收因素 | 第37页 |
| ·负债方面 | 第37-39页 |
| ·其他方面 | 第39-41页 |
| 第4章 安全港模式的分位数回归模型 | 第41-59页 |
| ·模型构建 | 第41-48页 |
| ·本文选取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原因 | 第41-42页 |
| ·数据进一步筛选 | 第42-45页 |
| ·变量选取 | 第45页 |
| ·具体模型 | 第45-48页 |
| ·模型实证解释 | 第48-57页 |
| ·建筑业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 | 第48-50页 |
| ·房地产行业的分位数回归模型检 | 第50-52页 |
| ·电子制造业的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 | 第52-54页 |
| ·批发零售业的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 | 第54-55页 |
| ·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的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 | 第55-57页 |
| ·简要结论 | 第57-59页 |
| 第5章 强化上市公司资本弱化规制的对策与建议 | 第59-64页 |
| ·在现有的行业分类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资本弱化的规制 | 第59-60页 |
| ·在防范资本弱化方面应当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 | 第60页 |
| ·优化资本市场防范资本弱化 | 第60-61页 |
| ·扩展重点防范资本弱化的对象 | 第61-62页 |
| ·强化公司治理增强企业防范资本弱化的自律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