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萨满神歌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3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10页 |
| (二)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四)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一、萨满教的概述 | 第13-17页 |
| (一)萨满教 | 第13-15页 |
| 1.萨满教的历史背景 | 第13-14页 |
| 2.萨满教祭祀活动概况 | 第14-15页 |
| (二)萨满家祭 | 第15-17页 |
| 1.常例祭 | 第15页 |
| 2.烧官香 | 第15页 |
| 3.许愿祭 | 第15-16页 |
| 4.续谱兼祭祖 | 第16-17页 |
| 二、萨满教祭祀音乐形态与艺术特色 | 第17-38页 |
| (一)音阶与曲调的特点 | 第17-27页 |
| 1.二音列 | 第17-20页 |
| 2.三音列 | 第20-22页 |
| 3.四音列 | 第22-25页 |
| 4.五声音阶 | 第25-26页 |
| 5.六声音阶 | 第26-27页 |
| (二)调式分布 | 第27-36页 |
| 1.宫调式 | 第27-29页 |
| 2.商调式 | 第29-31页 |
| 3.角调式 | 第31-33页 |
| 4.徵调式 | 第33-34页 |
| 5.羽调式 | 第34-36页 |
| (三)艺术特色 | 第36-38页 |
| 1.装饰性 | 第36-37页 |
| 2.复叠性 | 第37页 |
| 3.一领众和的演唱特点 | 第37页 |
| 4.语言特点 | 第37-38页 |
| 三、神歌的曲体特征 | 第38-63页 |
| (一)曲体结构 | 第38-47页 |
| 1.单曲体 | 第38-45页 |
| 2.两段式曲体 | 第45页 |
| 3.三段式曲体 | 第45-47页 |
| (二)神歌的节拍 | 第47-58页 |
| 1.单拍子 | 第47-50页 |
| 2.复拍子 | 第50-52页 |
| 3.混合复拍子 | 第52页 |
| 4.变换拍子 | 第52-58页 |
| (三)神歌的速度 | 第58-63页 |
| 1.慢板 | 第59页 |
| 2.行板、小行板 | 第59-61页 |
| 3.中板 | 第61页 |
| 4.小快板、快板 | 第61-62页 |
| 5.急板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7页 |
| (一)萨满神歌的社会人文价值 | 第63页 |
| (二)萨满神歌的人性化交融性 | 第63-65页 |
| (三)萨满神歌的社会实用性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