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8-12页 |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思路 | 第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一) 识字教学 | 第14页 |
(二) 教学策略 | 第14-15页 |
(三) 主体参与教学策略 | 第15-16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 | 第16页 |
(二) 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16-17页 |
(三)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页 |
(四) 新课程基本理念 | 第17-19页 |
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主体参与的现状调查 | 第19-26页 |
(一)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主体参与调查问卷分析 | 第19-23页 |
1. 关于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 第19-21页 |
2. 关于教师问卷的调查分析 | 第21-23页 |
(二) 调查问卷反映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3-26页 |
1. 学生原因 | 第23-24页 |
2. 教师原因 | 第24-26页 |
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特征 | 第26-30页 |
(一) 主体性 | 第26页 |
(二) 民主性 | 第26-27页 |
(三) 参与性 | 第27-28页 |
(四) 开放性 | 第28-29页 |
(五) 互动性 | 第29-30页 |
五、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实施途径 | 第30-47页 |
(一)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30-34页 |
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第30-31页 |
2.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 第31-33页 |
3. 移情于学生,及时适度鼓励学生 | 第33-34页 |
(二)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 第34-41页 |
1. 利用汉字文化,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汉字的兴趣 | 第34-36页 |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识字的兴趣 | 第36-38页 |
3. 利用汉字规律,增强学生参与识字的信心 | 第38-41页 |
(三) 实施课堂教学互动 | 第41-47页 |
1. 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参与分享识字方法 | 第41-42页 |
2. 多方合作,共同纠正错别字 | 第42-44页 |
3. 运用多样化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过程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一) 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教学 | 第47页 |
(二) 教学评价应立足学生主体的发展 | 第47-49页 |
注释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