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浏阳市的地理、历史、人口和语言使用情况 | 第10-12页 |
·浏阳方言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 | 第12-18页 |
2 浏阳方言的比喻修辞格及其文化蕴含研究 | 第18-63页 |
·描述人的比喻 | 第18-43页 |
·从整体上描述人的比喻 | 第18-39页 |
·描述头发的比喻 | 第39-40页 |
·描述五官的比喻 | 第40-41页 |
·描述手的比喻 | 第41-43页 |
·描述动作行为的比喻 | 第43-47页 |
·描述天文现象的比喻 | 第47-49页 |
·描述其他现象的比喻 | 第49-52页 |
·浏阳方言比喻修辞的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 | 第52-63页 |
·浏阳方言中比喻修辞的使用特点 | 第52-60页 |
·浏阳方言比喻修辞特点形成的原因 | 第60-63页 |
3 浏阳方言的夸张修辞格及其文化蕴涵研究 | 第63-82页 |
·描述人的夸张 | 第63-69页 |
·从整体上描述人的夸张 | 第63-65页 |
·描述头发的夸张 | 第65-66页 |
·描述五官的夸张 | 第66-68页 |
·描述四肢的夸张 | 第68-69页 |
·描述动作行为的夸张 | 第69-72页 |
·描述天文现象的夸张 | 第72-73页 |
·描述其它事物的夸张 | 第73-78页 |
·浏阳方言夸张修辞格的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 | 第78-82页 |
·浏阳方言中的夸张使用丰富,类型多样 | 第78-80页 |
·浏阳方言夸张修辞格特点形成的原因 | 第80-82页 |
4 浏阳方言的比拟修辞格及其文化蕴涵研究 | 第82-97页 |
·拟人 | 第82-91页 |
·动物的拟人化 | 第82-86页 |
·植物的拟人化 | 第86-88页 |
·人体器官的拟人化 | 第88-90页 |
·其他事物的拟人化 | 第90-91页 |
·拟物 | 第91-92页 |
·浏阳方言比拟修辞格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 | 第92-97页 |
·浏阳方言比拟修辞格特色 | 第93-95页 |
·浏阳方言比拟修辞格特点的形成原因 | 第95-97页 |
5 浏阳方言借代修辞格及其文化蕴涵研究 | 第97-106页 |
·用本体事物的特征代替本体事物 | 第97-98页 |
·借个别代一般、部分代整体 | 第98-101页 |
·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 | 第101页 |
·避忌借代 | 第101-103页 |
·浏阳方言借代修辞格的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 | 第103-106页 |
·浏阳方言借代辞格的特点 | 第103-104页 |
·浏阳方言借代辞格特点形成的原因 | 第104-106页 |
6 浏阳方言中的讳饰修辞格及其文化蕴涵研究 | 第106-117页 |
·有关死亡的讳饰说法 | 第107-111页 |
·有关其他事物的讳饰说法 | 第111-113页 |
·浏阳方言讳饰辞格的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 | 第113-117页 |
·浏阳方言讳饰辞格的特点 | 第113-115页 |
·浏阳方言讳饰辞格特点形成的原因 | 第115-117页 |
7 浏阳方言中的其他修辞格及其文化蕴涵研究 | 第117-122页 |
·设问 | 第117页 |
·顶针 | 第117-118页 |
·双关 | 第118-120页 |
·谐音双关 | 第118-119页 |
·语义双关 | 第119-120页 |
·反语 | 第120-122页 |
·讽刺揭露的反语 | 第120-121页 |
·幽默愉快的反语 | 第121-122页 |
8 浏阳方言修辞格运用的总体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 | 第122-130页 |
·浏阳方言修辞格的总体特点 | 第122-124页 |
·辞格丰富多样 | 第122-124页 |
·鲜明的选择性 | 第124页 |
·浏阳方言修辞格使用特点的形成原因 | 第124-127页 |
·浏阳方言修辞格的文化蕴含 | 第127-130页 |
·经济文化 | 第128-129页 |
·精神文化 | 第129-130页 |
结语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4页 |
附件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