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

上海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音乐部分”调研与思考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引言第7-9页
第一章 全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概述第9-20页
 第一节 何为“高雅艺术”:对“高雅艺术”的思考第9-10页
 第二节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提出第10-13页
  一、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第10-11页
  二、给大学生“补课”第11-13页
 第三节 2005-2012年全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第13-17页
  一、2005-2012年全国活动开展情况概述第13-15页
  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分析第15-17页
 本章小结第17-20页
第二章 上海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情况概述第20-29页
 第一节 上海市“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第20-24页
  一、上海市“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概述第20-22页
  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新模式第22-24页
   (一) 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第22-24页
   (二) “相约大剧院”第24页
 第二节 近三年“高雅艺术进校园”音乐演出活动节目分析及工作流程第24-28页
  一、近三年音乐演出活动节日分析第24-26页
  二、工作流程及经费运作第26-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上海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音乐演出部分调查与分析第29-41页
 第一节 问卷设计及调查过程第29-30页
  一、问卷设计及回收情况第29页
  二、问卷效度评测第29-30页
 第二节 问卷反馈与分析第30-40页
  一、观看音乐演出活动学生的问卷反馈与分析第30-36页
  二、参演音乐演出活动演员的问卷反馈与分析第36-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对上海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思考第41-49页
 第一节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作用第41-43页
  一、增加学生欣赏音乐的机会第41页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第41-42页
  三、整合高校与社会的资源第42页
  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第42-43页
 第二节 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质疑第43-48页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依赖“高雅艺术进校园”吗?第43-44页
  二、种类单一的活动是否利于艺术修养的全面提高第44-45页
  三、节目内容的规划与表演形式第45-46页
  四、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利用第46-47页
  五、欣赏音乐的方式向个人自愿行为转变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总结语第49-53页
附录第53-82页
 附录一:教育部各年度下发文件汇编第54-59页
 附录二:《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第59-62页
 附录三:上海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2007-2009年安排表第62-65页
 附录四:高雅艺术进校园基地学校工作规范第65-66页
 附录五:近三年上海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音乐会节目一览第66-73页
 附件六:问卷1“高雅艺术进校园”观赏音乐会活动的学生调查问卷第73-77页
 附件七:问卷2“高雅艺术进校园”参演音乐会演员的调查问卷第77-79页
 附件八:问卷中问题对应信息第79-80页
 附录九:问卷效度评估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后记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约翰·亚当斯近期器乐作品音高节奏手法初探--以《斯洛尼姆斯基的耳朵匣》为例
下一篇:在萨克斯管上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之心得--以《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