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能力的培养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三.调研报告 | 第10页 |
四.拟解决的问题 | 第10-11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六.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七.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视唱练耳学科及音乐能力概述 | 第13-18页 |
一.视唱练耳学科概述 | 第13-15页 |
1. 视唱练耳学科的特征 | 第13-14页 |
2. 视唱练耳教学的目标 | 第14-15页 |
二.音乐能力概述 | 第15-18页 |
1. 音乐能力的界定 | 第15-16页 |
2. 音乐能力的重要性 | 第16-18页 |
第三章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 第18-56页 |
一.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 | 第18-31页 |
(一) 节奏感的重要性 | 第18页 |
(二) 节奏感的训练与培养 | 第18-31页 |
<一> 单声部节奏的训练方法 | 第20-26页 |
1. 视谱读节奏训练 | 第20-24页 |
(1)分解节奏训练 | 第20-22页 |
(2)倒影式节奏训练 | 第22-23页 |
(3)分离法节奏训练 | 第23页 |
(4)变化节奏节拍训练 | 第23-24页 |
2. 对节奏的填充与后续训练 | 第24-26页 |
<二> 多声部节奏形式的训练方法 | 第26-31页 |
1. 即兴节奏卡农训练 | 第26-28页 |
2. 多声部立体节奏训练 | 第28-30页 |
3. 带视唱的多声部节奏训练 | 第30-31页 |
二.视唱练耳教学中力度感的培养 | 第31-38页 |
(一) 力度感的重要性 | 第31-32页 |
(二) 非标记性力度训练的方法 | 第32-38页 |
三.视唱练耳教学中旋律感的培养 | 第38-45页 |
(一) 旋律感的重要性 | 第38-39页 |
(二) 旋律感的训练与培养 | 第39-45页 |
1. 旋律模唱训练法 | 第39-42页 |
2. 旋律填充训练法 | 第42-45页 |
四.视唱练耳教学中和声感的培养与训练 | 第45-56页 |
(一) 和声感的重要性 | 第45-47页 |
(二) 和声感的训练与培养 | 第47-56页 |
1. 传统方式下和声感的训练 | 第47-50页 |
2. 结合实际音乐作品进行和声感的训练 | 第50-56页 |
(1)实际音乐作品进行和弦连接听记训练 | 第50-53页 |
(2)在实际音乐作品中进行和声听唱训练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