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零 绪论 | 第11-27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21页 |
·关于“在+X”的本体研究 | 第11-19页 |
·关于“在+X”的偏误研究 | 第19-20页 |
·对现有研究的借鉴及需要突破的地方 | 第20-21页 |
·研究对象与内容安排 | 第21-22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内容安排 | 第21-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从本体看“在+X”的研究 | 第22-23页 |
·从应用看“在+X”的研究 | 第23-24页 |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理论基础 | 第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语料来源与符号说明 | 第25-26页 |
·语料来源 | 第25页 |
·符号说明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一章 介词短语“在+X”中“X”的类型分析 | 第27-55页 |
·“X”的形式类型分析 | 第27-45页 |
·“X”为词 | 第28-32页 |
·“X”为短语 | 第32-45页 |
·“X”的意义类型分析 | 第45-52页 |
·“X”的意义类型 | 第45-49页 |
·不同意义类型“X”的联系 | 第49-52页 |
·“X”的形式类型与意义类型的对应关系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二章 介词短语“在+X”的句法功能考察 | 第55-80页 |
·“在+X”的句法分布情况 | 第55-61页 |
·“在+X”作状语 | 第55-58页 |
·“在+X”作补语 | 第58-59页 |
·“在+X”作定语 | 第59-60页 |
·“在+X”作宾语 | 第60-61页 |
·“在+X”的句法分布规律 | 第61-63页 |
·分布频率 | 第61-62页 |
·分布倾向性 | 第62-63页 |
·“X”的类型与“在+X”的句法功能的对应关系 | 第63-71页 |
·“X”的形式类型与“在+X”的句法功能的对应关系 | 第63-67页 |
·“X”的意义类型与“在+X”的句法功能的对应关系 | 第67-71页 |
·结论 | 第71页 |
·“在+X”句法功能的转换 | 第71-78页 |
·句法功能内部的转换 | 第72-74页 |
·不同句法功能之间的转换 | 第74-76页 |
·影响句法功能转换的因素试析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80页 |
第三章 介词短语“在+X”的表义功能考察 | 第80-102页 |
·“在+X”本身的表义功能 | 第80-93页 |
·表义功能的类型 | 第81-87页 |
·“X”的意义类型与“在+X”的表义功能的对应关系 | 第87-91页 |
·“在+X”的句法功能与表义指向的对应关系 | 第91-93页 |
·“在+X”在句中的表义指向 | 第93-100页 |
·“在+X”指向句子 | 第94页 |
·“在+X”指向句法成分 | 第94-100页 |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四章 留学生习得介词短语“在+X”的偏误分析 | 第102-127页 |
·留学生习得“在+X”的偏误类型 | 第103-116页 |
·错词偏误 | 第105-109页 |
·缺词偏误 | 第109-111页 |
·多词偏误 | 第111-113页 |
·不同等级“在+X”偏误考察 | 第113-116页 |
·偏误原因试析 | 第116-123页 |
·用法区分问题 | 第117-119页 |
·句意表达问题 | 第119-120页 |
·词义理解问题 | 第120-121页 |
·偏误原因小结 | 第121-123页 |
·关于介词短语“在+X”的几点教学建议 | 第123-126页 |
·教学中有意识地对比 | 第123-124页 |
·教学适当讲解“在”的有无条件 | 第124页 |
·教学强调句子表达的完整性 | 第124-125页 |
·教学注意把握细节、抓住关键点 | 第125-126页 |
·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127-131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27-128页 |
·本体研究方面 | 第127-128页 |
·偏误研究方面 | 第128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28-129页 |
·尚需解决的问题 | 第129-131页 |
·意义相关研究的可取性 | 第129页 |
·类型与功能对应关系讨论的必要性 | 第129-130页 |
·本体研究于偏误研究的有效性 | 第130-131页 |
附表1 “在+X”作补语时“在”前的单音节动词及其出现次数 | 第131-136页 |
附表2 “在+X”作补语时“在”前的双音节动词及其出现次数 | 第136-139页 |
附表3 形式类型与功能对应完整表 | 第139-140页 |
附表4 意义类型与功能对应完整表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6页 |
后记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