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反义形容词“对”“错”的句法语义属性及不对称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研究目的第9页
     ·研究意义第9页
   ·研究的现状第9-14页
     ·有关反义形容词的研究第9-10页
     ·有关形容词的不对称研究第10-12页
     ·有关标记理论的研究第12-13页
     ·有关占位理论的研究第13页
     ·有关语义和谐律的研究第13-14页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4页
   ·研究的范围和对象第14页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14页
   ·语料来源第14-16页
第二章 反义形容词“对”、“错”的语义和句法功能分析第16-33页
   ·“对”和“错”的语义分析第16-21页
     ·“对”和“错”的语义溯源第16-18页
     ·现代汉语中“对”和“错”的语义类型第18-20页
     ·“对”与“错”的语义关系第20-21页
   ·“对”和“错”的句法功能分析第21-31页
     ·独立直接作谓语第21-22页
     ·修饰名词作定语第22-23页
     ·修饰动词作状语第23-24页
     ·能作动词的补语第24-28页
     ·受副词修饰第28-31页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反义形容词“对”、“错”的不对称分析第33-54页
   ·“对”和“错”使用频率的不对称第33-34页
   ·“对”和“错”语义的不对称第34-35页
     ·“对”和“错”语义范围的不对称第34-35页
     ·“对”、“错”义项的不对称第35页
   ·“对”和“错”句法环境的不对称第35-46页
     ·“对”和“错”句法分布的不对称第35-38页
     ·“对”和“错”句类的不对称第38-42页
     ·“对”和“错”在特殊结构中的不对称第42-46页
   ·“对”、“错”话语衔接功能的不对称第46-52页
     ·“对”和“错”的叠连式第46-47页
     ·话语标记“对了”第47-51页
     ·承接语“不错”的语用意义第51-52页
   ·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反义形容词“对”、“错”不对称的动因及认知解释第54-62页
   ·“对”和“错”的标记模式第54-55页
     ·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及其确定标准第54页
     ·“对”和“错”标记模式的判定第54-55页
   ·“对”和“错”不对称现象解释第55-60页
     ·有无标记项的不对称现象成因第55-57页
     ·使用占位理论分析不对称现象的成因第57-58页
     ·使用语义和谐律分析不对称现象的成因第58-60页
     ·从语用角度分析不对称现象的成因第60页
   ·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结语第62-64页
   ·本文的主要成果第62-63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联词语“如果”、“一旦”、“万一”的用法考察分析
下一篇:介词短语“在+X”的类型、功能及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