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站训练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论文内容结构 | 第12-14页 |
| 第2章 教练机功能设计 | 第14-28页 |
| ·训练系统架构 | 第14-18页 |
| ·船舶电力系统组成 | 第14-16页 |
| ·仿真训练系统设计 | 第16页 |
| ·系统模块说明 | 第16-18页 |
| ·教练机设计介绍 | 第18-25页 |
| ·教练机功能设计 | 第19-21页 |
| ·教练机界面设计 | 第21-24页 |
| ·训练项目设计 | 第24-25页 |
| ·并车训练项目 | 第25-28页 |
| ·手动并车实操流程 | 第25页 |
| ·仿真训练工作流程 | 第25-28页 |
| 第3章 评估指标及规则 | 第28-45页 |
| ·指标的选取及预处理 | 第28-31页 |
| ·指标选取的理论依据 | 第28-30页 |
| ·指标值的预处理 | 第30-31页 |
| ·仿真训练指标体系 | 第31-34页 |
| ·误操作类 | 第32-33页 |
| ·操作未达标类 | 第33页 |
| ·参数控制类 | 第33页 |
| ·故障类 | 第33-34页 |
| ·实操训练指标设置 | 第34-38页 |
| ·并车训练要求 | 第34-36页 |
| ·并车训练指标 | 第36-38页 |
| ·评分系统设计 | 第38-45页 |
| ·专家系统 | 第38-39页 |
| ·并车训练知识库 | 第39-45页 |
| 第4章 评估权重算法 | 第45-58页 |
| ·传统评估算法介绍 | 第45-50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45-47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47-50页 |
| ·传统算法分析 | 第50页 |
| ·组合赋权算法 | 第50-54页 |
| ·主观赋权方法 | 第50-51页 |
| ·客观赋权方法 | 第51-52页 |
| ·组合赋权算法 | 第52-54页 |
| ·算法比较 | 第54页 |
| ·训练权重算法实现 | 第54-58页 |
| ·权重计算方式 | 第55-56页 |
| ·评分结果 | 第56-58页 |
| 第5章 C#平台下软件设计 | 第58-68页 |
| ·教练机代码架构 | 第58-59页 |
| ·关键技术的实现 | 第59-64页 |
| ·协议解析层 | 第59-61页 |
| ·数据存储层 | 第61-62页 |
| ·层次运行管理 | 第62-64页 |
| ·训练平台运行结果 | 第64-68页 |
| ·学员界面 | 第64-65页 |
| ·教练机界面 | 第65-68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附录A:模块ID参数 | 第72页 |
| 附录B:系统命令参数 | 第72-73页 |
| 附录C:操作及仿真数据ID和仪表ID设置 | 第73页 |
| 附录D:操作代码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