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乐律学论文--中国论文

古代琴律研究--试论历代琴人对影响琴律的主、客观因素的认识

中文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13页
第一章 弦律与中国传统律学之关系第13-37页
 第一节 弦乐器的声学特征第14-20页
  一 “弦”乐器之乐器分类及乐音的性质第14-17页
  二 “弦”乐器的发声原理第17-20页
 第二节 弦乐器与中国传统律学之关系第20-37页
  一 “弦”乐器对三分损益生律法产生的影响第21-23页
  二 中国古代作为调音定制的弦乐器——弦准第23-37页
第二章 “琴”的构制及其声学构制第37-55页
 第一节 “琴”之起源第37-47页
  一 七弦琴的起源第37-44页
  二 七弦琴的乐器构造第44-47页
 第二节 琴的乐器声学构成及发音特点第47-55页
  一 琴的乐器声学构成第47-51页
  二 琴的演奏方式对琴乐的影响第51-55页
第三章 三分损益生律法指导下琴律的主观选择第55-138页
 第一节 对泛音的主观律学规范第56-83页
  一 泛音存在的客观性第56-65页
  二 历代琴学家对于暗徽的探求第65-75页
  三 十三徽的律学规范第75-83页
 第二节 三分损益规范下的宫弦五音十二律按音音位第83-89页
  一 宫弦三准之五音音位第84-87页
  二 黄钟弦之十二律按音第87-89页
 第三节 三分损益之两种表述方式的律学内涵第89-113页
  一 三分损益之五音生律法表述体系第90-95页
  二 三分损益之十二律表述体系第95-103页
  三 三分损益五音十二律在音乐实践中的矛盾第103-110页
  四 三分损益十二律中丰富的律学内容第110-113页
 第四节 七弦散音的主观律学规范第113-138页
  一 琴正调之定弦法第113-124页
  二 带有“纯律”音程关系的七弦散音调弦法第124-131页
  三 琴五调之调弦法第131-138页
第四章 历代学者对琴律的独特认识第138-167页
 第一节 “移徽就律”与“移律就徽” #136——以朱熹之《琴律说》为例第138-147页
 第二节 徽法与律法分而论之——以《琴书大全》为例第147-157页
  一 《琴书大全》中琴正调的纵向布律第150-157页
 第三节 琴以五音论——以王坦的琴旨为例第157-167页
  一 黄钟宫弦之横向布律——以下准为例第158-160页
  二 七弦弦之横向布律第160-163页
  三 七弦之五声二变位置第163-167页
附一:徽分记谱法对于琴律研究的正反面影响第167-175页
附二:宋代以来相关琴律研究的古代文献及琴谱第175-178页
参考文献第178-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戏曲生态批评述论(1979-2009)
下一篇:《闲人闲思录》(节选)英译汉翻译实践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