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漫瀚调的音乐形态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 漫瀚调的产生及其现状 | 第8-10页 |
二、 漫瀚调的音乐形态 | 第10-37页 |
(一) 漫瀚调的调式特点 | 第10-18页 |
1、 单一调式的漫瀚调 | 第10-16页 |
(1) 宫调式漫瀚调 | 第10-12页 |
(2) 商调式的漫瀚调 | 第12-13页 |
(3) 徵调式的漫瀚 | 第13-14页 |
(4) 羽调式的漫瀚调 | 第14-16页 |
2、 调性转换 | 第16-18页 |
(1) 同宫系统调式交替的漫瀚调 | 第16-17页 |
(2) 向下属方向转调的漫瀚调 | 第17-18页 |
(二) 漫瀚调的旋律特点 | 第18-24页 |
1、 旋律以级进为主的漫瀚调 | 第18页 |
2、 大量应用五度以上大跳的漫瀚调 | 第18-19页 |
3、 旋律跳动幅度较大的漫瀚调 | 第19-24页 |
(三) 漫瀚调的旋律发展手法 | 第24-27页 |
1、 变化重复法 | 第24-26页 |
2、 扩展、紧缩法漫瀚调 | 第26-27页 |
(四) 漫瀚调的曲式特点 | 第27-31页 |
(五) 漫瀚调的伴奏特点及和声的运用 | 第31-36页 |
1、 伴奏特点 | 第31-32页 |
2、 和声的运用 | 第32-36页 |
(1) 由主和弦、属和弦构成的漫瀚调 | 第32-34页 |
(2) 由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构成的漫瀚调 | 第34-36页 |
(六) 漫瀚调的节奏特点 | 第36-37页 |
三、 方言对漫瀚调音乐形态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一) 漫瀚调的歌词特点 | 第37-38页 |
(二) 土语词汇等对民歌的影响 | 第38页 |
(三) 歌词对于歌曲结构的影响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