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作文论文

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9页
 一、课题研究意义第9-14页
  (一) 新课改的必然诉求第9-11页
  (二) 有效性的多元需要第11-14页
 二.课题研究现状综述第14-19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4-17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7-19页
第一章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记叙文写作及其有效教学的新要求第19-40页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复杂记叙文及其主要内涵第19-23页
  (一) 从教材出发,体现序列化教学第19页
  (二) 新课改后高中复杂记叙文的主要内涵第19-23页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复杂记叙文的核心要素第23-28页
  (一) 情感价值的深化第25页
  (二) 记叙角度的变换第25-26页
  (三) 情节发展的曲折第26页
  (四) 个性色彩的张扬第26-27页
  (五) 个体成长的突显第27-28页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复杂记叙文写作的新要求第28-36页
  (一) 实现个性发展第29页
  (二) 强调自主写作第29-31页
  (三) 整合感性与理性第31-33页
  (四) 促进综合表达——从模仿式写作到目标导向的写作第33-34页
  (五) “非构思”:追求终身学习的写作思维第34-36页
 四、高中复杂记叙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新要求第36-40页
  (一) “个体人本中心论”第36-38页
  (二) 提高写作素养第38-39页
  (三) 促进教师成长第39-40页
第二章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理念第40-48页
 一、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内涵第40页
 二、构建高中记叙文写作有效教学理念的主要依据第40-43页
  (一) 立足复杂记叙文的核心要素第41页
  (二) 体现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第41-42页
  (三) 满足复杂记叙文写作及其教学的新要求第42-43页
 三、构建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有效性基本理念的意义第43-48页
  (一) 体现当下需求第43-44页
  (二) 抒写真情实感第44-45页
  (三) 提高写作素养第45-48页
第三章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第48-70页
 一、高中复杂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无效策略第48-52页
  (一) 脱离写作教学现状,导致策略无效第48-51页
  (二) 整理主要问题,剖析无效策略第51-52页
  (三) 以新的思路建构复杂记叙文的写作教学策略第52页
 二、探索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第52-66页
  (一) “个性写作”策略第53-55页
  (二) “动力激活”策略第55-61页
  (三) “多元化”的写作策略第61-64页
  (四) 语言的清晰和形象性策略第64-66页
 三、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尝试实施高中记叙文写作的有效教学策略第66-70页
  (一)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意义第66页
  (二) 记叙文写作情况调查结果——呼吁“读写结合”第66-68页
  (三) 具体尝试“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第68-70页
结语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著作类第71-72页
 期刊类第72-73页
 学术论文类第73-75页
附录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初中作文教学序列研究
下一篇:非构思阅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诗歌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