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的借代义及其在语文词典中的释义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节 借代义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一 借代义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借代义的界定及本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 词的借代义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 本文研究对象、语料来源与写作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名词的借代义 | 第17-28页 |
第一节 借代义的分类 | 第17-23页 |
一 从借代方式分类 | 第17-21页 |
二 从命名方式分类 | 第21-22页 |
三 从词的构成特点分类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借代义的特点 | 第23-28页 |
一 间接性与依附性 | 第23-24页 |
二 单义性与多义性 | 第24-25页 |
三 文学性与文化性 | 第25-26页 |
四 时代性和民族性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名词借代义的释义 | 第28-36页 |
第一节 义项设立 | 第28-29页 |
一 义项收录应结合词典的性质 | 第28页 |
二 义项设立应区分借代义和借代修辞 | 第28-29页 |
三 义项排列应符合借代义衍生规律 | 第29页 |
第二节 词义注释 | 第29-33页 |
一 释义原则 | 第29-30页 |
二 《现汉》名词借代义释义方式 | 第30-33页 |
第三节 释义用语 | 第33-36页 |
一 释义用语的作用 | 第33页 |
二 《现汉》名词借代义释义用语 | 第33-36页 |
第四章 《现汉》名词借代义释义指瑕 | 第36-47页 |
第一节 义项设立 | 第36-37页 |
一 义项漏收 | 第36-37页 |
二 义项排列次序问题 | 第37页 |
第二节 借代义的说解 | 第37-43页 |
一 将借代义误释为比喻义 | 第37-40页 |
二 过于简略 | 第40-42页 |
三 释义偏误 | 第42页 |
四 释义不全 | 第42-43页 |
五 词性标注错误 | 第43页 |
第三节 释义用语 | 第43-47页 |
一 释义用语多而不专 | 第43-44页 |
二 释义用语不统一 | 第44页 |
三 释义用语讹混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1:参考书目 | 第50-52页 |
附录 2:语料 | 第52-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