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中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构成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导言第10-20页
 一、 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0-11页
  (一) 教学内容不具体第10页
  (二) 口语交际知识匮乏第10-11页
  (三) 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展开第11页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讨论第11-13页
  (一) 口语交际第11-12页
  (二) 教学内容第12-13页
  (三) 教学内容的构成第13页
 三、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文献综述第13-18页
  (一) 著作方面第14-15页
  (二) 期刊论文方面第15-16页
  (三) 硕博论文方面第16-18页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19页
  (一) 研究内容第18页
  (二) 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五、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构成的框架第20-25页
 一、 口语的语言类型框架第20页
 二、 口语交际的活动场景框架第20-21页
 三、 口语交际的能力框架第21页
 四、 本文采纳的框架第21-25页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构成第25-37页
 一、 寒暄和攀谈第25-28页
  (一) 寒暄和攀谈的概念第25-26页
  (二) 寒暄和攀谈的教学内容第26页
  (三) 课例分析:学会赞美第26-28页
 二、 复述和转述第28-31页
  (一) 课程标准对复述和转述的教学要求第28-29页
  (二) 复述和转述的教学内容第29页
  (三) 课例分析:外貌描写及转述通知第29-31页
 三、 电话交谈第31-34页
  (一) 电话交谈的概念第31页
  (二) 电话交谈的教学内容第31-32页
  (三) 课例分析:打电话第32-34页
 四、 劝说第34-37页
  (一) 劝说的概念第34页
  (二) 劝说的教学内容第34-35页
  (三) 课例分析:劝说别人第35-37页
第四章 “组织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构成第37-53页
 一、 讨论第37-41页
  (一) 课程标准中对讨论的相关要求第37页
  (二) 讨论的教学内容第37-39页
  (三) 课例分析:帮他出主意第39-41页
 二、 辩论第41-44页
  (一) 辩论的概念第41页
  (二) 辩论的教学内容第41-42页
  (三) 课例分析:故事质疑 角色辩论第42-44页
 三、 采访第44-47页
  (一) 教科书中采访的教学内容第44页
  (二) 采访的教学内容第44-45页
  (三) 课例分析:当小记者第45-47页
 四、 演讲第47-53页
  (一) 课程标准对演讲的教学要求第47-48页
  (二) 演讲的教学内容第48-50页
  (三) 课例分析:微笑着面对生活第50-53页
第五章 “隆重场合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构成第53-59页
 一、 面试中的应答第53-56页
  (一) 教科书中面试的教学内容第53-54页
  (二) 面试的教学内容第54-55页
  (三) 课例分析:模拟面试第55-56页
 二、 角色扮演第56-59页
  (一) 角色扮演的概念第56页
  (二) 角色扮演的教学内容第56-57页
  (三) 课例分析:我该怎么做第57-59页
第六章 倾听与非语言交流的教学内容第59-64页
 一、 倾听第59-62页
  (一) 课程标准对倾听的教学要求第59页
  (二) 倾听的教学内容第59-61页
  (三) 关于倾听的教学活动举例第61-62页
 二、 非语言交流第62-64页
  (一) 身体语言第62-63页
  (二) 声音变化第63页
  (三) 关于非语言交流的活动举例第63-64页
第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结论和建议第64-68页
 一、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64-66页
 二、 建议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第72-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阴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下一篇:多媒体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