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 ·近接隧道施工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4-16页 |
| ·隧道的施工监控量测技术 | 第16-17页 |
| ·隧道施工预测技术的研究 | 第17-21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3-48页 |
| ·隧道施工理论 | 第23-29页 |
| ·浅埋隧道施工方法简介 | 第23-26页 |
| ·近接施工的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隧道施工基本力学原理 | 第27-29页 |
| ·施工监测理论 | 第29-32页 |
| ·隧道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 第29-30页 |
| ·隧道工程自动监测 | 第30-31页 |
| ·信息化施工 | 第31-32页 |
| ·隧道三维拉格朗日模拟理论 | 第32-40页 |
| ·本构模型 | 第33-36页 |
| ·求解过程 | 第36-39页 |
| ·结构单元 | 第39-40页 |
| ·遗传算法 | 第40-42页 |
| ·遗传算法简介 | 第40页 |
| ·遗传算法步骤 | 第40-42页 |
| ·遗传算法特点 | 第42页 |
| ·支持向量机学习理论 | 第42-48页 |
| ·广义最优分类面 | 第43-45页 |
| ·支持向量机 | 第45-46页 |
| ·核函数 | 第46-48页 |
| 第3章 路基暗挖车站施工过程及地基承载力数值模拟 | 第48-79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香工街车站暗挖技术问题 | 第48-50页 |
| ·大连地铁香工街车站暗挖过程数值模拟 | 第50-66页 |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 第50-53页 |
| ·数值模型 | 第53-54页 |
| ·开挖步骤 | 第54-57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7-63页 |
| ·监测数据分析 | 第63-66页 |
| ·含隧道地基承载力渐进破坏模拟 | 第66-77页 |
| ·峰后参数取值方法 | 第66-71页 |
| ·承载力模型验证 | 第71-74页 |
| ·承载力试验(Mohr-Coulomb模型、Strain-Softening 模型) | 第74-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4章 桥基盖挖车站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及敏感性分析 | 第79-99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香工街车站暗挖改盖挖技术问题 | 第79页 |
| ·桥基盖挖车站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 第79-92页 |
| ·模型建立 | 第80页 |
| ·参数取值 | 第80-81页 |
| ·开挖步骤 | 第81-83页 |
| ·计算结果 | 第83-92页 |
| ·桥基盖挖车站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92-96页 |
| ·正交设计简介 | 第92-93页 |
| ·正交设计样本 | 第93-94页 |
| ·正交计算结果及敏感度分析 | 第94-96页 |
| ·浅埋暗挖法与盖挖法对比 | 第96-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 第5章 桥桩隧道多元自动采集与智能分析 | 第99-116页 |
| ·引言 | 第99-100页 |
| ·多元信息自动监测系统硬件构建 | 第100-103页 |
| ·静力水准仪 | 第100页 |
| ·电子测斜仪 | 第100-101页 |
| ·钢筋计 | 第101页 |
| ·土压力盒 | 第101-102页 |
| ·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 | 第102-103页 |
| ·多元信息自动监测系统软件构建 | 第103-107页 |
| ·数据采集软件 | 第103-105页 |
| ·隧道施工监测信息智能可视化系统 | 第105-107页 |
| ·隧道监测信息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 第107-111页 |
| ·非线性位移时间序列的支持向量机表达 | 第107-108页 |
| ·支持向量机参数的进化 | 第108-110页 |
| ·滚动预测方法 | 第110-111页 |
| ·隧道监测信息进化—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 | 第111-115页 |
| ·工程实例1-香工街车站桥墩沉降时间序列预测 | 第111-114页 |
| ·工程实例2-香工街车站地表沉降时间序列预测 | 第114-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 ·结论 | 第116-117页 |
| ·展望 | 第117-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22-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