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6-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财务报表分析的研究意义 | 第8页 |
·应收账款及存货信息的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财务报表相关概述 | 第10-11页 |
·财务报表的演变 | 第10页 |
·现代财务报表体系 | 第10-11页 |
·财务报表的分析 | 第11-13页 |
·财务报表分析的起源 | 第11-12页 |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 | 第12页 |
·财务报表的分析对象 | 第12页 |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与作用 | 第12页 |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程序 | 第12-13页 |
·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 第13-16页 |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追溯 | 第13页 |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不同分类 | 第13-16页 |
·财务报表分析的重点 | 第16-20页 |
·盈利能力分析 | 第16页 |
·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分析 | 第16-17页 |
·反映资本结构和长期偿债能力 | 第17-18页 |
·资产营运运用效率分析 | 第18-19页 |
·反映成长能力的指标 | 第19页 |
·市场价值分析 | 第19-20页 |
·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 | 第20页 |
·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 第20-23页 |
·目前财务报表及其分析自身存在的局限 | 第20-23页 |
·财务报表披露方面的局限 | 第23页 |
·利润表中会计信息含量研究回顾 | 第23-24页 |
·现金流量表中会计信息含量研究回顾 | 第24-26页 |
·国际研究 | 第24-25页 |
·国内研究 | 第25-26页 |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与存货信息含量研究回顾 | 第26-30页 |
·国外研究 | 第26-28页 |
·国内研究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资产负债表会计信息含量的基本模型 | 第30-35页 |
·应收账款经济模型 | 第30-31页 |
·收益品质说(The Earning Quality Explanation) | 第30页 |
·销售动力说(The Sales Momentum Explanation) | 第30-31页 |
·应收账款经济模型假说(未考虑存货因素) | 第31页 |
·存货经济模型 | 第31-34页 |
·生产平稳模型(The Production Smoothing Model) | 第31-32页 |
·缺货模型(The Stockout Model) | 第32-33页 |
·导期模型(The Lead Time Model) | 第33-34页 |
·其他模型 | 第34页 |
·应收账款经济模型假说(考虑存货因素)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信息含量的研究方法 | 第35-40页 |
·销售和收益的估计式 | 第35-36页 |
·应收账款的估计式 | 第36页 |
·库存的估计式 | 第36-38页 |
·销售、收益和利润率的预测式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数据采集及结果分析 | 第40-46页 |
·样本数据的选择 | 第40-41页 |
·数据分析 | 第41-45页 |
·总体样本统计值 | 第41页 |
·应收账款估计结果 | 第41-43页 |
·回归分析 | 第43-45页 |
·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1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