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北京地铁十号线某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与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引言第11-20页
   ·基坑工程的认识第11-15页
   ·深基坑支护研究现状第15-16页
   ·复合土钉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16-1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方法第20-45页
   ·基坑支护概述第20-26页
     ·基坑支护工程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基坑支护工程的主要特点第21-22页
     ·基坑支护方法第22-26页
   ·土钉支护技术第26-33页
     ·土钉技术的发展第26-27页
     ·土钉的适用条件第27-28页
     ·土钉的作用机理第28-31页
     ·土钉支护的优点和局限性第31-33页
   ·复合土钉支护技术第33-45页
     ·复合土钉技术的产生第33-34页
     ·复合土钉墙的型式第34-39页
     ·复合土钉的构造第39-42页
     ·复合土钉的作用第42-44页
     ·预应力土钉和预应力锚杆的作用机理第44-45页
3 复合土钉有限元分析第45-63页
   ·理论分析方法第45-51页
     ·极限平衡法第45-47页
     ·工程简化分析法第47-48页
     ·经验设计法第48页
     ·有限元法第48-50页
     ·土钉支护有限元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第50-51页
   ·土体本构模型的讨论第51-57页
     ·土体本构模型概述第51-52页
     ·Mohr-Coulomb 模型第52-54页
     ·D-P 模型第54-55页
     ·硬化准则第55-56页
     ·流动规则第56页
     ·塑性体积应变和剪胀性第56-57页
   ·有限元基本方程第57-63页
     ·等参单元第57-59页
     ·几何方程第59-60页
     ·单元刚度矩阵第60-61页
     ·整体刚度矩阵第61页
     ·等效节点力第61-63页
4 基于ANSYS 有限元程序复合土钉研究第63-82页
   ·ANSYS 软件介绍第63-66页
     ·ANSYS 有限元程序主要技术特点第63-65页
     ·ANSYS 有限元分析过程第65-66页
   ·土体与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接触问题第66-74页
     ·接触面单元模型第66-68页
     ·土体与土钉之间的接触第68-73页
     ·土体与面层接触问题的讨论第73-74页
   ·土体初始应力和支护结构预应力第74-82页
     ·土体初始应力第74-81页
     ·预加轴力的模拟第81-82页
5 深基坑复合土钉结构研究第82-108页
   ·工程基本情况介绍第82-84页
     ·土钉支护在北京地区基坑工程的应用情况第82页
     ·工程岩土条件与基坑支护结构形式第82-84页
   ·建模与网格划分第84-91页
     ·假设条件第84页
     ·几何模型第84-85页
     ·单元选择第85-88页
     ·定义实常数和材料本构模型第88-89页
     ·网格划分和边界约束第89-91页
   ·施工过程模拟和工况介绍第91-92页
     ·施工过程模拟第91-92页
     ·工况介绍第92页
   ·基坑变形分析第92-97页
     ·坑壁水平位移第92-94页
     ·地面沉降第94-96页
     ·坑底隆起第96-97页
   ·土钉和锚杆轴力分析第97-104页
     ·纯土钉支护条件下的土钉轴力第97-100页
     ·复合土钉(预应力锚杆+土钉)轴力特征第100-104页
   ·锚杆预应力因素研究第104-108页
     ·锚杆预应力因素对坑壁水平位移的影响第104-105页
     ·锚杆预应力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第105-106页
     ·锚杆预应力因素对基坑隆起的的影响第106页
     ·锚杆预应力因素对锚杆锚固段轴力的影响第106-107页
     ·锚杆预应力因素对各层土钉轴力的影响第107-108页
6 实例工程的实施与监测分析第108-124页
   ·设计方法简介第108-109页
   ·工程实施第109-114页
     ·结构设计第109-112页
     ·结构施工第112-114页
   ·工程监测第114-118页
     ·监测目的和项目第114-115页
     ·监测设计原则第115-116页
     ·监测点布置第116-117页
     ·控制值和监测频率第117-118页
     ·数据处理及反馈第118页
   ·监测结果分析第118-124页
     ·地面沉降监测第118-120页
     ·坑壁水平位移监测第120-121页
     ·土钉拉力监测第121-124页
7 结论和建议第124-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团公司绩效管理的研究与信息系统实现
下一篇:仓储物流系统中穿梭车的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