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的语音研究
論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0 引言 | 第11-47页 |
·秦汉楚方言區与楚方言區文献 | 第12-32页 |
·楚語與楚方言 | 第12-14页 |
·秦汉楚方言區的劃界 | 第14-29页 |
·秦汉楚方言區文獻的確定 | 第29-32页 |
·研究綜述 | 第32-36页 |
·上古楚方音研究現狀 | 第32-33页 |
·上古楚方音研究存在的問题 | 第33-34页 |
·秦漢楚方言區文獻中反映語音的资料及其研究 | 第34-36页 |
·研究材料 | 第36-44页 |
·秦漢楚方言區文人作品的韻語 | 第36-41页 |
·秦汉楚方言區文人的音注材料 | 第41页 |
·透露語音信息的楚方言詞 | 第41页 |
·秦漢文獻中記载楚方言的音注材料 | 第41-42页 |
·馬王堆汉墓帛書中的假借材料 | 第42-44页 |
·研究方法 | 第44-47页 |
·韻腳字系聯法 | 第44-45页 |
·音系參照法 | 第45页 |
·数理统計法 | 第45-46页 |
·通假讀若直音集證法 | 第46-47页 |
1 調类的討論 | 第47-71页 |
·上古漢語的聲調 | 第47-48页 |
·秦汉時期的聲調 | 第48-49页 |
·秦汉楚方言區文獻的聲調 | 第49-60页 |
·秦及西漢時期楚方言區文獻的調類系統 | 第50-54页 |
·东汉楚方言區文獻的調類系统 | 第54-60页 |
·調類小結 | 第60页 |
·秦漢楚方言區文獻的聲調異續 | 第60-71页 |
·聲調異讀 | 第60-65页 |
·個別韻字的聲調 | 第65-71页 |
2 韻部的討論 | 第71-112页 |
·概述 | 第71-76页 |
·共時比較的描寫 | 第76-80页 |
·歷時比較的描寫 | 第80-81页 |
·合韻問题 | 第81-83页 |
·分论 | 第83-108页 |
·魚部與侯部 | 第83-91页 |
·東部與冬部 | 第91-95页 |
·支部與歌部 | 第95-98页 |
·幽部與宵部 | 第98-103页 |
·脂部與微部 | 第103-108页 |
·小結 | 第108-112页 |
3 聲部的討論 | 第112-131页 |
·概述 | 第114-116页 |
·脣音 | 第114页 |
·舌音 | 第114-115页 |
·齒音 | 第115页 |
·牙喉音 | 第115-116页 |
·鼻音 | 第116页 |
·分論 | 第116-131页 |
·雙脣鼻音聲母 | 第116-118页 |
·濁聲母 | 第118-126页 |
·舌根音 | 第126-128页 |
·複輔音 | 第128-131页 |
4 余论 | 第131-132页 |
附錄一:韻語部分 | 第132-178页 |
一 秦漢楚方言區文人詩文韻譜 | 第132-155页 |
二 長沙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韻語 | 第155-164页 |
三 東漢以長沙為中心文人詩文韻譜 | 第164-178页 |
附錄二:通假音注讀若標音材料 | 第178-225页 |
一 長沙馬王堆汉墓帛書(楚人作品部分)通假字 | 第178-194页 |
二 應劭的注音 | 第194-198页 |
三 許慎的《說文解字》讀若音 | 第198-218页 |
四 秦汉傳世文獻中楚方言的標音材料 | 第218-225页 |
附錄三:秦汉楚方言詞目表 | 第225-242页 |
參考文獻 | 第242-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