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声门适度感”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前言第8-10页
第一章“声门适度感”的历史渊源第10-16页
 第一节 “声门适度感”的理论基础第10-14页
  一、加尔西亚的“声门冲击”学说第10-11页
  二、沈湘“声门适度感”理念的阐述第11-12页
  三、国内外关于声门状态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第二节 “声门适度感”的内涵及其存在的现实意义第14-16页
  一、“声门适度感”的内涵第14页
  二、“声门适度感”存在的现实意义第14-16页
第二章 研究“声门适度感”的生理基础第16-25页
 第一节:声门状态在整个歌唱状态中的辩证地位第16-18页
  一、声门的含义第16-17页
  二、歌唱时声门的运动第17-18页
 第二节 声门状态与呼吸状态的关系第18-22页
  一、歌唱中的正确呼吸状态第18-20页
  二、呼吸状态与声门状态的辨证关系第20-21页
  三、“伯努利”效应对于声门运动的启示第21-22页
 第三节 声门状态在歌唱中的动态变化第22-25页
第三章 对于声门非适度感的认识第25-29页
 第一节 声门非适度感的产生原因第25-26页
 第二节 声门非适度感的特征第26-27页
  一、声带闭合无力第26-27页
  二、声带闭合过紧第27页
 第三节、如何改善声门闭合不良问题第27-29页
第四章 “声门适度感”在教学中的应用第29-37页
 第一节 如何获得良好的声门状态第29-34页
  一、完美的起音(attack)是关键第29-32页
  二、一系列获得“声门适度感”的训练第32-34页
 第二节 建立学生良好的呼吸机制第34-35页
 第三节 注意正确的喉头位置第35-37页
第五章 “声门适度感”在演唱中的运用第37-45页
 第一节 良好声门状态在艺术歌曲《阿玛丽莉》中的运用第37-39页
 第二节 “声门适度感”在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中的运用第39-41页
 第三节 “声门适度感”给我们的启示及其在演唱与教学中的现实意义第41-45页
  一、沈湘“声门适度感”理念的启示第41-42页
  二、“声门适度感”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现实意义第42-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后记第49-50页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如下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宫廷音乐与道教音乐综合比较研究
下一篇:生态视角下的乐、舞共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