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初中物理过程教学的提出 | 第12-21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12-16页 |
一、时代对“创新教育”的需要 | 第12-13页 |
二、素质教育的要求 | 第13-15页 |
三、上海二期课改的要求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6-19页 |
一、过程教学的历史回顾 | 第16-18页 |
二、过程教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一、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页 |
二、本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初中物理过程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 第21-36页 |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1-24页 |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第23页 |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 第23-24页 |
第二节 过程教学的概述 | 第24-29页 |
一、过程教学的含义 | 第24-25页 |
二、过程教学的逻辑分类 | 第25-26页 |
三、过程教学与结论教学 | 第26-29页 |
第三节 初中物理过程教学的特征 | 第29-36页 |
一、问题性 | 第29-30页 |
二、参与性 | 第30-31页 |
三、合作性 | 第31-33页 |
四、过程性 | 第33-34页 |
五、适度性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初中物理过程教学的功能 | 第36-39页 |
第一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 第36页 |
第二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 第37-38页 |
第四节 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体会物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初中物理过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 第39-50页 |
第一节 情境问题的创设是过程教学的关键 | 第39-41页 |
一、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 第39-40页 |
二、创设联系情境,寻求解决新的问题 | 第40页 |
三、创设应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 第40-41页 |
四、创设练习情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 第41页 |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是实施初中物理过程教学的重要途径 | 第41-43页 |
一、研究性学习与过程教学 | 第41页 |
二、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过程教学中的特点 | 第41-42页 |
三、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物理过程教学的实施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过程教学的重要载体 | 第43-44页 |
一、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 第43页 |
二、让学生体验物理过程 | 第43-44页 |
三、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 第44页 |
第四节 初中物理过程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指导 | 第44-47页 |
一、控制变量法 | 第44-45页 |
二、等效替代法 | 第45页 |
三、建立模型法 | 第45页 |
四、其他科学方法 | 第45-47页 |
第五节 教师在初中物理过程教学中的作用 | 第47-50页 |
一、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 第47页 |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 第47-48页 |
三、教师的指导策略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初中物理过程教学的思考与展望 | 第50-53页 |
第一节 初中物理过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0-51页 |
一、重知识传授仍是普遍现象 | 第50页 |
二、每堂课都上成探究课 | 第50页 |
三、过程教学成为一种作秀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初中物理过程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 第51-52页 |
一、 认识过程的重要性 | 第51页 |
二、 认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 第51-52页 |
三、 重视过程目标 | 第52页 |
四、 重视学生的探究行为 | 第52页 |
五、 认识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性 | 第52页 |
第三节 初中物理过程教学的展望 | 第52-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