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文) | 第1-6页 |
| 摘要(英文) | 第6-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0页 |
| ·关于虾青素 | 第17-27页 |
| ·引言 | 第17-19页 |
| ·虾青素的理化性质 | 第19-20页 |
| ·虾青素的生理功能 | 第20-23页 |
| ·虾青素的生物来源 | 第23-26页 |
| ·虾青素的应用前景 | 第26-27页 |
| ·红法夫酵母虾青素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 第27-34页 |
| ·提取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 第27-28页 |
| ·细胞的破碎 | 第28-33页 |
| ·虾青素的提取 | 第33页 |
| ·虾青素的分离提纯 | 第33-34页 |
| ·虾青素的β-环糊精包合 | 第34-38页 |
|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 第35-37页 |
|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工业及药剂学方面的应用进展 | 第37-38页 |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38-39页 |
| ·研究内容 | 第39-40页 |
| 第二章 环状芽孢杆菌A1.383的诱变育种及胞壁溶解酶高产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0-55页 |
| ·前言 | 第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 ·菌种 | 第40页 |
|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41-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 ·诱变育种 | 第45-47页 |
| ·环状芽孢杆菌突变株产胞壁溶解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7-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三章 Bacillus circulan A1.383-2胞壁溶解酶用于红发夫酵母破壁提取虾青素的研究 | 第55-67页 |
| ·前言 | 第5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 ·菌种 | 第55页 |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55页 |
|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 ·主要仪器 | 第55-56页 |
|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 ·酶作用pH值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 ·酶作用温度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 第58页 |
| ·加酶量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 ·酶作用时间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 ·运用均匀设计优化胞壁溶解酶作用条件 | 第60-64页 |
| ·胞壁溶解酶的pH稳定性 | 第64页 |
| ·胞壁溶解酶的温度稳定性 | 第64-65页 |
| ·胞壁溶解酶中各种酶活性的分析 | 第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四章 2-脱氧-D-葡萄糖对红法夫酵母虾青素积累及其酶法破壁提取的影响 | 第67-74页 |
| ·前言 | 第6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 ·菌种 | 第67-68页 |
| ·主要试剂 | 第68页 |
| ·主要仪器 | 第68页 |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68页 |
|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3页 |
| ·2-脱氧-D-葡萄糖添加浓度对红发夫酵母生物量、虾青素积累以及酶法破壁提取的影响 | 第69-72页 |
| ·2-脱氧-D-葡萄糖添加时间对红法夫酵母生物量、虾青素积累以及酶法破壁提取的影响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五章 红法夫酵母与环状芽孢杆菌混合培养破壁提取虾青素的研究 | 第74-85页 |
| ·前言 | 第7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4-80页 |
| ·菌种 | 第74-75页 |
| ·主要试剂 | 第75页 |
| ·主要仪器 | 第75页 |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75页 |
| ·实验方法 | 第75-8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0-84页 |
| ·混合培养时环状芽孢杆菌接种时间的影响 | 第80页 |
| ·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 第80页 |
| ·环状芽孢杆菌接种后培养温度的影响 | 第80-81页 |
| ·环状芽孢杆菌接种后发酵液pH值的影响 | 第81页 |
| ·环状芽孢杆菌接种量的影响 | 第81页 |
| ·红法夫酵母与环状芽孢杆菌的三阶段混合培养 | 第81-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红法夫酵母虾青素稳定性的研究 | 第85-95页 |
| ·前言 | 第8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5-86页 |
| ·红法夫酵母 | 第85页 |
| ·主要试剂 | 第85页 |
| ·主要仪器 | 第85页 |
| ·实验方法 | 第85-8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6-94页 |
| ·不同方法提取虾青素的热稳定性 | 第86-88页 |
| ·不同方法提取虾青素的光稳定性 | 第88-90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酸法、酶法破壁提取虾青素的稳定性 | 第90-92页 |
| ·氧气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92-93页 |
| ·溶剂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七章 β-环糊精与红法夫酵母虾青素包合的研究 | 第95-109页 |
| ·前言 | 第95-9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6-98页 |
| ·主要试剂 | 第96页 |
| ·主要仪器 | 第96页 |
| ·实验方法 | 第96-9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7页 |
| ·皂化对包合率的影响 | 第98页 |
| ·包合物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98-100页 |
| ·扩展实验 | 第100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100-101页 |
|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 第101-104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104-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与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 第124-125页 |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