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1 绪论 | 第14-23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公交优先信号控制”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交通流元胞自动机仿真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多方式交通流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2 交通流元胞自动机仿真理论 | 第23-27页 |
| ·元胞自动机简介 | 第23-25页 |
| ·元胞自动机定义及构成 | 第23-24页 |
| ·元胞自动机的特点及分类 | 第24-25页 |
| ·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25-26页 |
| ·一维元胞自动机模型(NS模型) | 第25-26页 |
| ·VDR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3 公交优先信号交叉口资源约束指标 | 第27-39页 |
| ·公交有条件优先信号控制策略 | 第27-33页 |
| ·绿灯延长 | 第27-29页 |
| ·红灯早断 | 第29页 |
| ·相位插入 | 第29-30页 |
| ·组合方案 | 第30-31页 |
| ·公交信号有条件优先 | 第31-33页 |
|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交通流运行特性分析 | 第33-34页 |
| ·直行车流运行特性 | 第33页 |
| ·左转车流运行特性 | 第33页 |
| ·右转车流运行特性 | 第33-34页 |
| ·交叉口时间及能耗约束指标 | 第34-38页 |
| ·交叉口车均延误 | 第34页 |
| ·平均停车次数 | 第34-35页 |
| ·平均排队长度 | 第35页 |
| ·燃油消耗指标 | 第35-37页 |
| ·尾气排放指标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4 面向资源约束的公交车与小汽车协同运行CA仿真模型 | 第39-62页 |
| ·模型参数标定 | 第39-41页 |
| ·元胞的尺寸 | 第39-40页 |
| ·参数标定 | 第40-41页 |
| ·单一相位公交车与小汽车协同运行CA模型 | 第41-52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 ·不同公交优先信号策略下模型处理 | 第44-45页 |
| ·单一相位公交车与小汽车协同运行效益指标 | 第45-52页 |
| ·多相位公交车与小汽车协同运行CA模型 | 第52-61页 |
| ·多相位公交优先级别的确定 | 第52-53页 |
| ·多相位兼顾资源约束的公交优先CA模型 | 第53-55页 |
| ·利用油耗、尾气判定优先级的公交优先控制案例 | 第55-57页 |
| ·兼顾资源约束的公交优先信号交叉口各项指标计算 | 第57-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5 实例分析 | 第62-72页 |
| ·实测数据采集 | 第62-68页 |
| ·调查参数 | 第62页 |
| ·实地调查 | 第62-67页 |
| ·实际参数标定 | 第67-68页 |
| ·公交优先策略下各指标值 | 第68-71页 |
| ·车均延误 | 第68-69页 |
| ·平均停车次数及排队长度 | 第69页 |
| ·燃油消耗 | 第69-70页 |
| ·尾气排放 | 第70-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2-74页 |
| ·研究结论及成果 | 第72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72-73页 |
| ·展望及后续工作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作者简历 | 第77-7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