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区山岭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影响因素规律及减震措施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国内部分规范内容 | 第10-16页 |
·地震成因 | 第10-12页 |
·震害简述 | 第12-14页 |
·隧道抗减震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规范关于隧道抗震的主要规定 | 第15-16页 |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2 山岭隧道震害研究 | 第18-25页 |
·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研究 | 第18-20页 |
·震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1页 |
·地震震级及烈度的影响 | 第20页 |
·埋深的影响 | 第20页 |
·地层岩性及地质条件的影响 | 第20-21页 |
·地下结构模式的影响 | 第21页 |
·地震波传播方向的影响 | 第21页 |
·震害破坏机理探讨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3 山岭隧道动力响应计算原理及其方法 | 第25-36页 |
·山岭隧道地震响应分析方法概述 | 第25-27页 |
·主要实用方法介绍及本文采用的方法 | 第25-27页 |
·动力分析数值法基本原理 | 第27页 |
·FLAC3D软件动力计算原理 | 第27-36页 |
·FLAC3D软件动力计算原理 | 第28-30页 |
·FLAC3D动力计算的基本理论 | 第30-31页 |
·FLAC3D动力计算的方法 | 第31-36页 |
4 山岭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 第36-58页 |
·山岭隧道隧道洞身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型 | 第36-45页 |
·工程概况及计算模型 | 第36-38页 |
·计算模型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38页 |
·隧道洞身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 第38-45页 |
·山岭隧道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型 | 第45-56页 |
·计算模型 | 第45-47页 |
·计算模型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47页 |
·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 第47-53页 |
·隧道洞口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隧道洞身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 第56-57页 |
·隧道洞口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 第57-58页 |
5 山岭隧道洞口段地展响应规律及抗减展措施探讨 | 第58-69页 |
·山岭隧道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规律 | 第58-63页 |
·不同隧道断面形式的分析 | 第58-60页 |
·不同围岩级别的分析 | 第60-61页 |
·不同埋深的分析 | 第61-63页 |
·山岭隧道洞口段抗减震可行性措施探讨 | 第63-67页 |
·山岭隧道的一般抗减震措施和方法 | 第63-66页 |
·山岭隧道洞口段抗减震可行措施探讨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页 |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