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原理论文--船舶结构力学论文

裂纹扩展的简明机理和断裂力学中的切线模量理论

第1章 绪论第1-18页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裂纹扩展宏观机理的研究综述第8-14页
     ·能量释放率理论第9-10页
     ·裂纹尖端弹性应力场理论第10-11页
     ·COD理论第11-12页
     ·J积分理论第12-14页
   ·切线模量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4-17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7-18页
第2章 裂纹扩展的简明机理第18-26页
   ·裂纹圆模型和裂纹扩展的能量机理第18-20页
   ·裂纹扩展动力和阻力第20-21页
   ·裂纹扩展动力位移和裂纹扩展动力角第21-23页
   ·裂纹扩展的应力强度因子判据第23-24页
   ·裂纹圆模型的物理意义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断裂力学中的切线模量理论第26-36页
   ·切线模量理论与应变能定理的关系第26-28页
   ·平衡状态参数图第28-29页
   ·切线模量因子的物理意义第29-31页
   ·切线模量因子函数φ((?)_c)的PL(c,m)模型第31-34页
   ·切线模量因子算法的数学模型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切线模量因子算法与COD法的比较第36-41页
   ·切线模量因子函数φ((?)_c)的PL(C,E)模型第36-37页
   ·PL(C,E)模型与COD算式的关系第37-38页
   ·PL(c,m)模型与COD法的比较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结论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附录A 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PL(a,b,c)模型第48-51页
附录B PL(c,m)模型常数的取值方法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正戊烷异构化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分析
下一篇:预期违约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