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工作不安全感及其对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机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1 引言第13-16页
   ·选题缘起第13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选题意义第14-15页
     ·理论意义第14-15页
     ·实践价值第15页
   ·本文结构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37页
   ·工作不安全感研究的历史发端第16-17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与测量第17-23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第17-20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测量第20-22页
     ·关于工作不安全感概念与测量的总结第22-23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理论模型第23-29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组织模型及其补充第23-26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压力模型及其补充第26-29页
     ·关于工作不安全感理论模型的总结第29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实证研究第29-33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9-30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后果研究第30-32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调节变量研究第32-33页
     ·关于工作不安全感实证研究的总结第33页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第33-37页
3 研究设计第37-43页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第37-38页
   ·理论假设第38-41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界定及结构假设第38-39页
     ·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机制假设第39-41页
   ·研究方法第41-42页
     ·研究对象第41页
     ·数据收集方法第41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41-42页
   ·研究设计总结第42-43页
4 工作不安全感问卷的编制第43-70页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43页
   ·工作不安全感问卷的项目编制过程第43-56页
     ·问卷项目的获取第43-56页
     ·问卷项目的评估与修正第56页
     ·预试与修正第56页
   ·正式施测第56-58页
     ·调查对象第56-57页
     ·调查过程第57-58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58页
   ·结果第58-67页
     ·工作不安全感结构的探索第58-61页
     ·工作不安全感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61-62页
     ·工作不安全感结构的验证第62-67页
   ·讨论第67-69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心理结构第67-68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测量工具第68-69页
   ·小结第69-70页
5 不同人口学、组织学特征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差异比较第70-87页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70页
   ·研究方法第70页
     ·调查对象第70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70页
   ·结果第70-84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总体状况第70-71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比较第71-77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组织学特征差异比较第77-84页
   ·讨论第84-86页
   ·小结第86-87页
6 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机制第87-104页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87页
   ·研究方法第87-89页
     ·研究对象第87页
     ·研究工具第87-88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88-89页
   ·结果第89-99页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第89-90页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第90页
     ·心理契约破坏感的中介作用第90-95页
     ·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第95-99页
   ·讨论第99-103页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第99-100页
     ·心理契约破坏感的中介作用第100-101页
     ·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第101-103页
   ·小结第103-104页
7 综合讨论第104-118页
   ·工作不安全感的结构与测量第104-107页
   ·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机制第107-114页
     ·变量选择与理论基础第107-108页
     ·工作不安全感各维度对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分析第108-110页
     ·心理契约破坏感的中介作用分析第110-112页
     ·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分析第112-113页
     ·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机制总结第113-114页
   ·研究结果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启示第114-115页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15-116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15-116页
     ·本研究不足之处第116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16-118页
8 研究结论第118-11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19-128页
 中文部分第119-120页
 英文部分第120-128页
附录Ⅰ: 访谈提纲第128-129页
附录Ⅱ: 博士论文调查问卷第129-132页
附录Ⅲ: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第132-133页
后记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印花税在中国的移植与初步发展(1903-1927)
下一篇:国外农村公共服务中的农村基层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