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史论文

印花税在中国的移植与初步发展(1903-1927)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导论第13-27页
 一、写作缘起第13-16页
 二、概念引用第16-18页
 三、学术回顾第18-25页
 四、主题思路第25-26页
 五、资料选用第26-27页
第一章 历史的机遇:印花税移植中国的背景分析第27-60页
 第一节 经济活动的契约化过程第27-39页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第28-33页
  二、契约化过程及其障碍第33-39页
 第二节 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与对策第39-59页
  一、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第39-46页
  二、晚清政府的财政对策第46-55页
  三、转型中的财税体制改革第55-59页
 小结第59-60页
第二章 艰难的探索:晚清印花税的筹议与实践第60-106页
 第一节 长时间的朝野筹议第60-77页
  一、朝野之议第61-72页
  二、赫德之力第72-77页
 第二节 难推广的两次试办第77-104页
  一、命运苦短的第一次尝试第77-86页
  二、推而不广的第二次试行第86-102页
  三、艰难探索的过程总结第102-104页
 小结第104-106页
第三章 曲折的历程:北京政府时期印花税的立法过程第106-152页
 第一节 印花税法的设立与演变第106-121页
  一、印花税法制体系的初步形成第106-114页
  二、印花税法制体系的演变过程第114-121页
 第二节 印花税法的传承分析第121-132页
  一、印花税法律的比较第121-127页
  二、印花税法演变的原因及特点第127-132页
 第三节 印花税法的涉外尴尬第132-151页
  一、北京政府难以完成的中外磋商第133-145页
  二、租界内华人贴用印花办法第145-151页
 小结第151-152页
第四章 沉重的过程:北京政府时期印花税的征收管理第152-216页
 第一节 印花税的征管机构第152-161页
  一、北京政府的税收管理体制第153-158页
  二、印花税的征管机构与人事第158-161页
 第二节 印花税的征收管理第161-184页
  一、印花票的印行第161-165页
  二、印花税的宣传第165-171页
  三、印花票的贴用第171-174页
  四、印花税的稽查第174-177页
  五、印花税的收支第177-184页
 第三节 印花税的积弊与整顿第184-215页
  一、印花税积弊种种第184-198页
  二、私印印花税票案第198-208页
  三、印花税积弊整顿第208-215页
 小结第215-216页
第五章 痛苦的互动:纳税人对印花税的抵制第216-240页
 第一节 晚清试办时的拒斥第216-227页
  一、各地商会及商界的反应第217-223页
  二、社会各界的合力抵制第223-227页
 第二节 北京政府时期的抵制第227-238页
  一、最初的缓办要求第228-230页
  二、“旧税就是好税”第230-238页
 小结第238-240页
余论:从历史到现实的思考第240-253页
 一、有限的成果第240-243页
 二、纳税的痛苦第243-246页
 三、税收的职能第246-247页
 四、对现行印花税的思考第247-249页
 五、对税收文化建设的设想第249-253页
附录第253-267页
 1、清外务部户部遵议试行印花税并原拟办法七条疏第253-255页
 2、遵旨仿行印花税法谨拟试办章程折第255-259页
 3、印花税则第259-262页
 4、印花税法第262-264页
 5、印花税法施行细则第264-266页
 6、关于人事证凭贴用印花条例第266-26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67-276页

论文共2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
下一篇:工作不安全感及其对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