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社会转型视野下中小学教材的伦理文化研究--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5页
  (一)研究现状第11-15页
  (二)研究价值第15页
 二、研究方法第15页
  (一)文献分析法第15页
  (二)个案研究法第15页
 三、研究框架第15-17页
第一章 概念的界定第17-23页
 一、关于“社会转型”概念的界定第17-18页
 二、关于“伦理文化”概念的界定第18-21页
  (一)“文化”第18-19页
  (二)“伦理”第19-21页
  (三)“伦理文化”第21页
 三、关于“教材”概念的界定第21-23页
第二章 社会转型视野下的伦理文化第23-29页
 一、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境遇第23-27页
  (一)市场化与传统伦理文化第23-24页
  (二)全球化与传统伦理文化第24-26页
  (三)网络化与传统伦理文化第26-27页
 二、社会转型期伦理文化的重构第27-29页
  (一)公民权利是现代社会伦理文化重构的出发点第27-28页
  (二)契约伦理是构筑现代社会伦理文化的基础第28页
  (三)公民伦理理念是重构现代社会伦理文化的目标第28-29页
第三章 现实生活与伦理文化的变迁第29-42页
 一、现实生活与伦理文化第29-39页
  (一)人生伦理第29-31页
   1、家庭伦理第29-30页
   2、职业伦理第30页
   3、社会公德伦理第30-31页
  (二)社群伦理第31-35页
   1、经济伦理第31-33页
   2、政治伦理第33页
   3、计算机伦理第33-35页
  (三)自然伦理第35-38页
   1、生命伦理第35页
   2、环境伦理第35-37页
   3、生态伦理第37-38页
   4、宇宙伦理第38页
  (四)信仰伦理第38-39页
 二、教育与伦理文化第39-42页
  (一)教育具有传递伦理文化的功能第39页
  (二)教育具有传播伦理文化的功能第39页
  (三)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第39-40页
  (四)教育具有促进伦理文化创新与变迁的功能第40-42页
第四章 中小学教材中的伦理文化分析第42-60页
 一、教材分析第42-59页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中的伦理文化分析第42-52页
   1、“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中的家庭伦理文化分析第42-45页
   2、“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中的职业伦理文化分析第45-46页
   3、“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中的社会公德伦理文化分析第46-48页
   4、“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中的经济伦理文化分析第48-50页
   5、“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中的政治伦理文化分析第50-52页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中的计算机伦理文化分析第52-55页
   1、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机伦理文化教育目标的规定第52-53页
   2、“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中的计算机伦理文化内容第53-54页
   3、小结第54-55页
  (三)“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生命伦理文化分析第55-59页
   1、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生命伦理文化教育目标的规定第55页
   2、“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生命伦理文化内容第55-57页
   3、小结第57-59页
 二、完善中小学教材伦理文化内容的建议第59-60页
  (一)完善课程标准,重视伦理文化在课程中的地位第59页
   1、建立系统化的伦理文化教育的目标体系第59页
   2、构建明确、具体的伦理文化目标第59页
  (二)教材内容应积极应对伦理文化变迁的时代要求第59页
  (三)教材研究者和编写者应积极关注伦理文化的相关研究第59-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65-66页
后记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校园“霸凌”研究--基于中学德育有效性的探讨
下一篇: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以台湾翰林版和大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