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高中文科区域地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8-10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8-9页 |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9-10页 |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第10页 |
·学困生的界定 | 第10-11页 |
第2章 区域地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调查 | 第11-16页 |
·原因调查 | 第11-12页 |
·调查项目 | 第11页 |
·调查统计结果 | 第11-12页 |
·原因分析 | 第12-16页 |
·社会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 | 第12-13页 |
·区域地理基础差 | 第13页 |
·学生对区域地理及价值认识不足 | 第13页 |
·教师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 第13-14页 |
·普遍存在心理障碍 | 第14-16页 |
第3章 转化区域地理学困生的策略 | 第16-32页 |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 第16-18页 |
·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区域地理学习环境 | 第16-17页 |
·利用目标激励使学生经常获得成就感体验 | 第17-18页 |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区域地理认知结构 | 第18-26页 |
·建立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依据教材体系建立认知结构 | 第19-25页 |
·依据其它要素建立认知结构 | 第25-26页 |
·掌握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 第26-32页 |
·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 第27页 |
·形象联想记忆 | 第27-28页 |
·理解记忆 | 第28-29页 |
·分类记忆 | 第29页 |
·联系学生旧知识,其他知识或生活经验促进记忆 | 第29页 |
·顺口溜记忆法 | 第29-30页 |
·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 第30-32页 |
第4章 区域地理学困生转化的实验 | 第32-37页 |
·实验设计 | 第32页 |
·实验假设 | 第32页 |
·实验变量及变量控制 | 第32页 |
·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实验前期测试 | 第32-33页 |
·实验前期问卷调查 | 第33页 |
·实验组和控制组选择 | 第33页 |
·执行实验 | 第33页 |
·实验中期测试及后期测试 | 第33页 |
·试验后期问卷调查 | 第33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实验组学生的区域地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 第34页 |
·实验组学生的区域地理学习兴趣有很大提高 | 第34-35页 |
·实验组学生的区域地理学习能力增强 | 第35-37页 |
第5章 结论与困惑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7页 |
·区域地理学困生转化效果明显 | 第37页 |
·区域地理学困生的转化宜早进行 | 第37页 |
·实验过程中的困惑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