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关于题目的说明 | 第9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四、本文拟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采用的理论方法 | 第12-13页 |
五、语料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V 起来”进入“NP+V 起来+AP”格式后的语义变化 | 第14-18页 |
·表示位移义的“V 起来”进入“NP+V 起来+AP”格式后的语义变化 | 第14-15页 |
·表示结果义的“V 起来”进入“NP+V 起来+AP”格式后的语义变化 | 第15-16页 |
·表示状态义的“V 起来”进入“NP+V 起来+AP”格式后的语义变化 | 第16-18页 |
第二章 “NP+V 起来+AP”格式的语义类别 | 第18-39页 |
·NP 是受事的“NP+V 起来+AP”格式的两种型式 | 第18-36页 |
·型式一的语义结构分析 | 第19-32页 |
·型式一的格式意义和句法层次 | 第19-24页 |
·组成型式一的三个结构部分 | 第24-32页 |
·型式二语义结构分析 | 第32-36页 |
·型式二的格式意义和层次分析 | 第32-34页 |
·组成型式二的三个结构成分 | 第34-36页 |
·NP 是施事的“NP_(施事)+V 起来+AP”格式的分析 | 第36-37页 |
·“NP+V 起来+AP”中“V 起来”作插入语 | 第36页 |
·“NP+V 起来+AP”中“V 起来”作状语 | 第36-37页 |
·“NP+V 起来+AP”中“V 起来”作主语 | 第37页 |
·从“看起来”来看“V 起来”的词汇化 | 第37-39页 |
第三章“NP+V 起来+AP”格式的语义特征分析 | 第39-50页 |
·“NP+V 起来+AP”格式的语义分析 | 第39-44页 |
·施事的任指性 | 第39-41页 |
·“NP+V 起来+AP”的通指性特点 | 第41-44页 |
·“NP+V 起来+AP”格式的省略分析 | 第44-45页 |
·两个事件的广义因果关系 | 第45-46页 |
·“NP+V 起来+AP”格式的主观性特征 | 第46-48页 |
·“NP+V 起来+AP”格式中“起来”的意义 | 第48-50页 |
第四章 “NP+V 起来+AP”格式与英语“中动句”的对比分析 | 第50-59页 |
·英语中动句研究 | 第50-52页 |
·“NP+V 起来+AP”与英语中动句的异同 | 第52-59页 |
·形式上的异同 | 第52-56页 |
·底层结构上的差异 | 第56-59页 |
·英语中动句的底层结构分析 | 第56-57页 |
·英语中动句和汉语格式的底层差异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常见英语中动句) | 第64-66页 |
后记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