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物理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7-14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实践现状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生成性教学内涵及基本特征的研究 | 第10页 |
·对预设和生成关系的研究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 第11页 |
·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生动活力 | 第11-12页 |
·有利于个体知识的形成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第14-15页 |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第15-16页 |
·生成性学习理论 | 第16页 |
·国内关于生成性教学的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 第17-20页 |
·什么是生成 | 第17页 |
·什么是生成性问题 | 第17页 |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 | 第17-18页 |
·生成和预设的关系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生成性教学的特点 | 第20-30页 |
·物理生成性课堂中的师生 | 第20-23页 |
·物理生成性课堂中的教师角色 | 第20-21页 |
·物理生成性课堂中的学生角色 | 第21-22页 |
·物理生成性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 第22-23页 |
·物理教学中生成的分类 | 第23-30页 |
·时间维度上的分类 | 第23-27页 |
·生成方式上的分类 | 第27-30页 |
第四章 物理生成性教学的实施原则 | 第30-36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30-31页 |
·有效性原则 | 第31页 |
·过程性原则 | 第31-32页 |
·开放性原则 | 第32-33页 |
·互动性原则 | 第33-34页 |
·启发性原则 | 第34页 |
·反思性原则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物理生成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 第36-43页 |
·生成式教学设计,预约生成 | 第36-40页 |
·教学目标的弹性化 | 第37-38页 |
·教学内容的弹性化 | 第38-39页 |
·教学过程的弹性化 | 第39-40页 |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生成 | 第40-41页 |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生成 | 第41-42页 |
·善于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 第42-43页 |
第六章 高中物理生成性教学的案例及分析 | 第43-55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55-57页 |
引用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教师访谈问题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