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对我国外语教学现状的反思 | 第7-15页 |
第一节 我国外语教学的国情特点 | 第8-9页 |
第二节 我国外语教学的教情和学情特点 | 第9-10页 |
第三节 西方外语教学特点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 第10-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哲学解释学的基本思想 | 第15-29页 |
第一节 理解、解释和应用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理解的历史性 | 第17-24页 |
一、效果历史 | 第17-18页 |
二、视域融合 | 第18-20页 |
三、时间距离 | 第20-23页 |
四、倾听 | 第23-24页 |
第三节 解释的语言性 | 第24-28页 |
一、语言是人的存在 | 第25页 |
二、语言的遮蔽性和解蔽性 | 第25-26页 |
三、语言的普遍性、无我性和自我遗忘性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哲学解释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 第29-44页 |
第一节 哲学解释学为外语教学新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外语教学中基本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离不开有效的理解和解释 | 第31-43页 |
一、外语教学中的基本矛盾 | 第31-32页 |
二、在哲学解释学视域中,对外语教学矛盾的重新划分和解决 | 第32-43页 |
(一)、共同性与差异性之间的矛盾 | 第32-34页 |
(二)、熟悉性与陌生性之间的矛盾 | 第34-37页 |
(三)、遮蔽性与解蔽性之间的矛盾 | 第37-38页 |
(四)、交际与应试之间的矛盾 | 第38-39页 |
(五)、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矛盾 | 第39-40页 |
(六)、约束与自由之间的矛盾 | 第40-41页 |
(七)、平衡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 第41-42页 |
(八)、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哲学解释学视域中外语教学理论的建构 | 第44-50页 |
第一节 抓住主要矛盾 展开相互理解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把握理解要素 关注理解过程 | 第46页 |
第三节 明确语言本质,以语言促进理解 | 第46-48页 |
第四节 敞开广阔胸怀 实践理解五部曲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