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困境及出路--以望城县审计局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政府绩效审计概述 | 第16-24页 |
·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 | 第16-17页 |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的现实因素 | 第19-21页 |
·开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意义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我国县级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困境 | 第24-33页 |
·县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县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发展历史 | 第24页 |
·县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县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形式 | 第25-27页 |
·县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特点 | 第27-28页 |
·县级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所面临的困境 | 第28-33页 |
·认识不够深化 | 第28-29页 |
·法规依据不完善 | 第29页 |
·审计评价体系缺乏 | 第29-30页 |
·审计技术方法采用不科学 | 第30页 |
·审计技术力量薄弱 | 第30-31页 |
·审计成果运用不到位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县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创新模式 | 第33-50页 |
·创新绩效审计思路 | 第33-35页 |
·深化绩效审计认识 | 第33-34页 |
·明确绩效审计的总体目标 | 第34页 |
·明确绩效审计的重点 | 第34-35页 |
·创新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 第35-37页 |
·明确绩效审计评价的目标 | 第35页 |
·遵循绩效审计评价的原则 | 第35-36页 |
·合理确定绩效审计评价的标准 | 第36-37页 |
·创新绩效审计操作程序 | 第37-42页 |
·确定绩效审计项目 | 第37-38页 |
·开展审计准备工作 | 第38-39页 |
·实施现场审计 | 第39-40页 |
·撰写和发布审计报告 | 第40-42页 |
·跟踪检查后续效果 | 第42页 |
·创新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 | 第42-48页 |
·审查和评价经济性的方法 | 第43-44页 |
·审查和评价效率性的方法 | 第44-45页 |
·审查和评价效果性的方法 | 第45-47页 |
·绩效审计中的信息化审计方法 | 第47-48页 |
·完善绩效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 第48-49页 |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 第48页 |
·全面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 | 第48-49页 |
·切实关注质量控制环节 | 第49页 |
·强化绩效审计的职业要求 | 第49-50页 |
·审计职业道德要求 | 第49页 |
·效率与谨慎要求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西方完善政府绩效审计的经验和启示 | 第50-55页 |
·确立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 | 第50-51页 |
·培育政府绩效审计的社会环境 | 第51页 |
·注重政府绩效审计规范化建设 | 第51-52页 |
·优化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结构 | 第52页 |
·注重政府绩效审计结果的运用和实施 | 第52-55页 |
第五章 推进我国县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若干思考 | 第55-62页 |
·完善法规体系 | 第55-56页 |
·完善现行法律法规 | 第55页 |
·推行地方立法 | 第55-56页 |
·加强部门协作 | 第56页 |
·建立评价体系 | 第56-57页 |
·评价指标科学化 | 第56-57页 |
·评价内容规范化 | 第57页 |
·创新审计方法 | 第57-59页 |
·综合运用多种审计形式 | 第58页 |
·创新审计成果形式 | 第58页 |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 第58-59页 |
·建立审计专家库 | 第59页 |
·强化审计队伍 | 第59-62页 |
·实行审计人员职业化 | 第59-60页 |
·构建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