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方法和路径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路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社会募捐的法律性质 | 第13-26页 |
·社会募捐的定义、特征及现状 | 第13-15页 |
·社会募捐的定义 | 第13-14页 |
·社会募捐的特征 | 第14页 |
·社会募捐的现状 | 第14-15页 |
·社会募捐法律性质的学说观点及对其的评析 | 第15-19页 |
·代理说 | 第16-17页 |
·附义务赠与说 | 第17页 |
·第三人利益合同说 | 第17-18页 |
·公益事业捐赠法说 | 第18-19页 |
·私益信托说 | 第19页 |
·公益信托说(管见) | 第19-26页 |
·公益信托概述 | 第19-21页 |
·社会募捐法律关系与公益信托法律关系的相同点 | 第21-22页 |
·社会募捐受益人特定性与公益信托受益人不特定性的矛盾 | 第22-23页 |
·社会募捐受益人特定性与公益信托受益人不特定性矛盾的化解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社会募捐公益信托受托人的资格 | 第26-31页 |
·社会募捐募集人担任受托人的适格问题 | 第26-29页 |
·公益信托受托人的资格 | 第26-27页 |
·社会募捐受托人的资格 | 第27-29页 |
·"公共募捐许可证"制度的引入 | 第29-31页 |
·英国、香港的相关立法 | 第29页 |
·受托人(募集人)须取得"公共募捐许可证"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社会募捐公益信托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及信托财产的运用 | 第31-38页 |
·社会募捐公益信托关系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31-36页 |
·委托人(捐助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31-32页 |
·受托人(募集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32-34页 |
·受益人(受助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34-35页 |
·信托监察人的设定及其权利义务 | 第35-36页 |
·募集款项的信托化管理——"专款专用" | 第36-38页 |
·定向捐助与非定向捐助的"专款专用" | 第36页 |
·"专款专用"的形式及实质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社会募捐公益信托的设立、变更及终止 | 第38-44页 |
·社会募捐公益信托的设立 | 第38-39页 |
·社会募捐公益信托的变更 | 第39-40页 |
·社会募捐公益信托的终止 | 第40-44页 |
·社会募捐公益信托终止事由 | 第40页 |
·社会募捐公益信托不因反永续原则而终止 | 第40-41页 |
·信托终止后剩余善款之归属——"近似原则"的运用 | 第41-44页 |
第五章 完善社会募捐公益信托制度的思考 | 第44-51页 |
·"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确定 | 第44-47页 |
·英美国家的立法状况及我国立法现状 | 第44-45页 |
·确定"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必要性 | 第45-46页 |
·公益委员会的设立 | 第46-47页 |
·配套税收优惠制度的完善 | 第47-51页 |
·我国现行立法的困境 | 第47-49页 |
·税收激励机制的构建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