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双渡线折返站折返能力优化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城市轨道交通折返能力研究综述第10-15页
     ·国外折返能力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内折返能力研究现状第11-15页
     ·研究现状小结第15页
   ·研究的主要思路及内容第15-18页
第2章 基于折返能力的车站站型选择及布置方法研究第18-34页
   ·折返能力的内涵第18页
     ·折返能力的定义第18页
     ·影响折返能力的因素第18页
   ·折返站车站站型选择方法第18-25页
     ·常见站型及车站折返能力第19-21页
     ·车站所需折返能力分析第21-25页
   ·基于最小规模的折返站布置方法第25-30页
     ·折返站最小长度分析第25-29页
     ·折返站最小宽度分析第29-30页
   ·折返站车站选型及布置方法第30-32页
   ·折返站车站选型布置与折返能力关系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双渡线折返站折返能力计算方法研究第34-70页
   ·常用折返能力计算方法第34-35页
   ·解析法研究思路第35页
   ·双渡线折返站折返能力计算方法研究分析第35-60页
     ·折返作业技术过程分析第35-42页
     ·折返间隔组成时间分析第42-48页
     ·解析法进出站运行时间计算方法研究第48-59页
     ·解析法计算折返能力小结第59-60页
   ·双渡线折返站折返能力案例分析第60-68页
     ·基础数据第60-61页
     ·单位合力计算第61-62页
     ·列车进出站运行时间计算第62-64页
     ·折返能力计算第64-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双渡线折返站折返能力优化研究第70-98页
   ·折返能力优化模型第70-74页
     ·模型原理第70-72页
     ·模型建立第72页
     ·模型求解第72-74页
   ·模型涉及因素对折返能力影响及优化分析第74-83页
     ·进站速度对折返能力的影响及优化分析第74-76页
     ·道岔限速对折返能力的影响及优化分析第76-79页
     ·停站时间对折返能力的影响及优化分析第79-80页
     ·折返走行长度对折返能力的影响及优化分析第80-81页
     ·牵引制动性能对折返能力的影响及优化分析第81-82页
     ·折返能力优化极值求解及结果分析第82-83页
   ·其他关键影响因素对折返能力影响及优化分析第83-90页
     ·折返站型式对折返能力的影响及优化分析第83-86页
     ·安全保护距离对折返能力的影响及优化分析第86-87页
     ·信号制式和驾驶模式对折返能力的影响及优化分析第87-90页
   ·影响折返能力关键因素的显著性评价第90-96页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第90-96页
     ·关键因素对折返能力影响显著性评价第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5章 北京地铁6号线五路居站折返能力优化实证研究第98-110页
   ·北京地铁6号线概况第98-100页
     ·线路概况第98页
     ·车辆编组及行车组织概况第98-100页
   ·北京地铁6号线五路居站车站布置概况及站型分析第100-102页
     ·五路居站车站站型分析第100-102页
     ·五路居站车站布置第102页
   ·五路居站折返能力解析法计算第102-104页
   ·北京地铁6号线五路居站折返能力优化第104-108页
     ·道岔对五路居站折返能力的影响分析及优化第104-105页
     ·进站速度对五路居站折返能力的影响分析及优化第105-106页
     ·停站时间对五路居站折返能力的影响分析及优化第106-107页
     ·折返能力极值结果分析第107-108页
     ·折返能力优化小结第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0-112页
   ·结论第110-111页
   ·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4页
作者简历第114-11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事故灾害条件下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制定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城市轨道新线接入后全网客流分布及成长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