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49页 |
·生物传感器 | 第9-16页 |
·生物传感器的组成及原理 | 第9-11页 |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11-12页 |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史 | 第12-14页 |
·第一代生物传感器 | 第12页 |
·第二代生物传感器 | 第12-13页 |
·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 第13-14页 |
·氧化还原蛋白质或酶的直接电化学 | 第14-16页 |
·氧化还原蛋白质 | 第15-16页 |
·氧化还原蛋白质的固定化方法 | 第16页 |
·纳米材料 | 第16-24页 |
·纳米材料定义 | 第17页 |
·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17页 |
·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7-24页 |
·金属纳米粒子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无机碳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9-23页 |
·无机碳纳米材料 | 第19页 |
·C_(60) 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碳纳米管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石墨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纳米金属氧化物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液/液界面电化学 | 第24-32页 |
·研究历史背景 | 第24-26页 |
·液/液界面的类型 | 第26-30页 |
·极化液/液界面 | 第26-29页 |
·非极化液/液界面 | 第29-30页 |
·液/液界面上电荷转移反应 | 第30-32页 |
·简单离子转移反应 | 第31页 |
·加速离子转移反应 | 第31-32页 |
·电子转移反应 | 第32页 |
·论文选题与意义 | 第32-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9页 |
第二章 基于聚酰胺-胺树形大分子-多壁碳纳米管-金纳米粒子复合物薄膜固载 | 第49-67页 |
血红蛋白的直接电化学和生物传感研究 | 第49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试剂 | 第50页 |
·仪器 | 第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PAMAM-MWNTs-AuNPs 复合物的合成 | 第51页 |
·Hb/PAMAM-MWNTs-AuNPs/GCE 的制备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PAMAM-MWNTs-AuNPs 复合物的表征 | 第51-53页 |
·Hb-PAMAM-MWNTs-AuNPs 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53页 |
·Hb/PAMAM-MWNTs-AuNPs/GCE 的电化学性质 | 第53-55页 |
·Hb 在Hb/PAMAM-MWNTs-AuNPs/GCE 上的直接电化学 | 第55-57页 |
·溶液pH 对Hb 直接电化学的影响 | 第57页 |
·Hb/PAMAM-MWNTs-AuNPs/GCE 对H_2O_2 的电化学催化 | 第57-60页 |
·Hb/PAMAM-MWNTs-AuNPs/GCE 的稳定性、重现性和选择性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第三章 基于碳纳米管共价键结合血红蛋白的亚硝酸盐传感器的构建 | 第67-83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70页 |
·试剂 | 第68页 |
·仪器及测量方法 | 第68页 |
·碳纳米管的羧基化 | 第68-69页 |
·表面活性剂SDS 分散MWNTs-COOH | 第69页 |
·Hb/MWNTs-COOH/SDS/GCE 的制备 | 第69-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7页 |
·Hb/ MWNTs-COOH/SDS 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70页 |
·Hb/MWNTs-COOH/SDS/GCE 组装过程的交流阻抗谱 | 第70-71页 |
·血红蛋白在Hb/MWNTs-COOH/SDS/GCE 上的直接电化学 | 第71-73页 |
·体系的pH值对血红蛋白在Hb/MWNTs-COOH/SDS/GCE 上直接电化学的影响 | 第73-74页 |
·Hb/MWNTs-COOH/SDS/GCE 对NO_2~-的电催化作用 | 第74-75页 |
·亚硝酸根传感器的催化能力与溶液pH 的影响 | 第75-76页 |
·线性方程 | 第76页 |
·Hb/MWNTs-COOH/SDS/GCE 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76-77页 |
·干扰测定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第四章 稀土金属离子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 | 第83-97页 |
·引言 | 第83页 |
·实验部分 | 第83-85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83-84页 |
·实验方法 | 第84-85页 |
·工作原理 | 第84页 |
·银 | 第84页 |
·有机相支持电解质THATPB 合成方法 | 第84-85页 |
·电化学池 | 第8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5-92页 |
·DB18C6 加速Yb~(3+)的转移 | 第85-87页 |
·Yb~(3+)扩散控制条件下的加速离子转移 | 第87-89页 |
·DB18C6 扩散控制条件下的加速离子转移 | 第89-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第五章 K~+在微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加速离子转移反应 | 第97-106页 |
·引言 | 第97-98页 |
·实验部分 | 第98-100页 |
·仪器及配件 | 第98页 |
·试剂 | 第98页 |
·实验方法 | 第98-99页 |
·工作原理 | 第98-99页 |
·Ag/AgCl 和Ag/AgTPB 电极制备方法 | 第99页 |
·有机相支持电解质THATPB 合成方法 | 第99页 |
·实验应用电解池 | 第99-100页 |
·微米管的制备 | 第100页 |
·微米管的硅烷化 | 第10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5页 |
·K+在内壁硅烷化的微管支撑的W/DCE 界面上的离子转移 | 第100-101页 |
·峰电流与扫速平方根的关系 | 第101-102页 |
·峰电流与冠醚浓度的关系 | 第102-104页 |
·K~+浓度对半波电位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作者简历 | 第108-109页 |
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摘要 | 第112-115页 |
Abstract | 第115-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