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社会工作介入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研究--以合肥市G社区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1-19页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 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16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三) 研究述评第16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6-18页
    四、概念界定第18-19页
        (一) 随迁老人第18页
        (二) 社区融入第18-19页
第一章 G社区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现状第19-29页
    一、合肥G社区情况简介第19页
    二、生活方式融入的现状第19-22页
    三、社交融人的现状第22-25页
    四、环境融入的现状第25-27页
    五、身份认同的现状第27-28页
    六、文化融入的现状第28-29页
第二章 影响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的因素第29-34页
    一、随迁老人存在的个人问题第29-31页
        (一) 随迁老人个人能力减弱第29-30页
        (二) 随迁老人个人特质的差异性第30-31页
    二、随迁老人家庭关系不和谐,缺乏情感支持第31页
        (一) 随迁老人和家庭成员在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存在分歧第31页
        (二) 子女忙于工作对老人的情感支持不够重视第31页
    三、社区环境差及社区服务专业化程度低第31-32页
        (一) 社区环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第31-32页
        (二) 社区服务专业化程度低第32页
    四、政策的影响第32-34页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的路径第34-43页
    一、个案工作介入过程第34-37页
        (一) 案例简介第34-35页
        (二) 社工多方位收集案主资料第35页
        (三) 评估案主资源,画出社会生态系统图第35-36页
        (四) 共同制定目标,为服务对象制定服务计划第36-37页
        (五) 服务结束,评估个案服务第37页
    二、小组工作介入过程第37-40页
        (一) 分析小组成立背景第37-38页
        (二) 选取小组成员,制定小组活动目标第38页
        (三) 设计小组活动内容,开展活动第38-39页
        (四) 开展案主满意度调查和工作者自评第39-40页
    三、社区工作介入过程第40-43页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随迁老人社区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43-50页
    一、社会工作对随迁老人社区融人介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3-44页
        (一) 语言成为阻碍社会工作介入的第一绊脚石第43页
        (二) 个案工作:未能充分发掘服务对象的潜能第43页
        (三) 小组工作:组员选取不当,服务专业性有待加强第43-44页
        (四) 社区工作:随迁老人信息管理混乱,社区支持力度不足第44页
    二、针对社会工作介入随迁老人社区融人问题的建议第44-50页
        (一) 打破语言鸿沟,加强交流第44-45页
        (二) 充分发掘随迁老人潜能,培养老人独立意识第45-46页
        (三) 开展社工专业培训,提高社工专业服务水平第46页
        (四) 社区完善信息服务,增强社区支持第46-47页
        (五) 改善社区关系,促进随迁老人参与社区事务第47-48页
        (六) 社工成为老人与子女的桥梁,努力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第48页
        (七) 倡导社会政策对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的支持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附录第55-62页
    附录A 随迁老人社区融入调查问卷第55-59页
    附录B 随迁老人访谈提纲第59-61页
    附录C 小组活动满意度调查表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走向善治:社区治理体制创新研究--以合肥市F社区“大共治”模式为例
下一篇:社区教育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合肥市B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