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职业化趋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导论第11-17页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第13-15页
        (一)国内方面第13-14页
        (二)国外方面第14-15页
    三、研究方法及拟创新之处第15-17页
        (一)研究方法第15页
        (二)拟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内涵及表现第17-23页
    一、职业倦怠的内涵第17页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理论分析第17-19页
    三、辅导员工作现状的特点第19-20页
    四、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第20-21页
    五、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案例分析第21-23页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第23-26页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影响第23-24页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第24页
    三、辅导员职业倦怠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第24-25页
    四、辅导员职业倦怠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影响第25-26页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第26-32页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社会因素第26-28页
        (一)社会环境变迁对辅导员工作产生冲击第26-27页
        (二)社会舆论对辅导员工作过高期望第27页
        (三)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认可度不高第27-28页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制度因素第28-29页
        (一)工作运行机制不完善第28页
        (二)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第28-29页
        (三)辅导员成长空间相对狭小第29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家庭因素第29-30页
        (一)工作时间的随机性和可变性第29-30页
        (二)工作与家庭中的角色冲突第30页
        (三)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压力传导第30页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个人因素第30-32页
        (一)自身职业认同感不够第30-31页
        (二)职业能力有待提升第31-32页
第四章 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第32-47页
    一、社会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第32-34页
        (一)加强对辅导员工作关注度第32-33页
        (二)提高对辅导员工作认同感第33-34页
    二、学校出台措施支持辅导员工作第34-41页
        (一)立足“三化”加大培养力度第34-37页
        (二)强化辅导员岗位绩效考评第37-38页
        (三)实施辅导员直接责任人制度第38-39页
        (四)搭建辅导员职业发展平台第39-40页
        (五)探索辅导员交流轮岗机制第40-41页
    三、平衡家庭冲突应对辅导员工作第41-42页
        (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第41页
        (二)科学安排工作时间第41页
        (三)家庭成员间相互支持第41-42页
    四、辅导员顺应“三化”提升能力第42-47页
        (一)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第42-43页
        (二)提升专业素养是关键第43-44页
        (三)强化职业能力是核心第44-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研究
下一篇:S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教师绩效考核方案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