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新建高速铁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多目标决策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18-29页 |
2.1 多目标决策的概念及发展情况 | 第18页 |
2.2 多目标决策评价体系研究内容和原则 | 第18-19页 |
2.3 多目标决策评价体系本文研究方法概述 | 第19-28页 |
2.3.1 熵权法 | 第19-21页 |
2.3.2 AHP法 | 第21-24页 |
2.3.3 TOPSIS法 | 第24-26页 |
2.3.4 灰色关联法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高铁选线多目标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9-42页 |
3.1 高铁选线多目标决策评价指标筛选 | 第29-32页 |
3.1.1 指标筛选原理和流程 | 第29页 |
3.1.2 指标筛选步骤 | 第29-32页 |
3.2 高铁选线多目标决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41页 |
3.2.1 调查方案制定 | 第32-33页 |
3.2.2 调查计划实施 | 第33-35页 |
3.2.3 调查数据处理 | 第35-37页 |
3.2.4 指标体系建立 | 第37-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高铁选线多目标决策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 | 第42-51页 |
4.1 改进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 第42-46页 |
4.1.1 权重计算方法分类 | 第42-43页 |
4.1.2 改进的组合赋权法 | 第43-46页 |
4.2 基于理想解的灰色关联优化模型 | 第46-50页 |
4.2.1 模型构建的相关理念 | 第46页 |
4.2.2 模型构建的具体步骤 | 第46-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工程实例分析 | 第51-73页 |
5.1 案例概况 | 第51-60页 |
5.1.1 现状和径路 | 第51-52页 |
5.1.2 沿线自然特征 | 第52-54页 |
5.1.3 主要技术标准 | 第54页 |
5.1.4 方案说明 | 第54-60页 |
5.2 案例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0-67页 |
5.2.1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配向量 | 第60-61页 |
5.2.2 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分配向量 | 第61-66页 |
5.2.3 改进组合指标权重向量计算 | 第66-67页 |
5.3 案例线路方案比选 | 第67-72页 |
5.3.1 评价指标数据处理 | 第67-68页 |
5.3.2 准则层指标贴近度计算 | 第68-70页 |
5.3.3 方案的最终评价与分析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A 高铁选线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 第78-80页 |
附录B 沿线居民和企业调查表 | 第80-84页 |
附录C TOPSIS法和GRA法编程代码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