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d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的意义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研究的地区、民族及教育概况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文山州马关县地区、民族及教育概况 | 第15-18页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研究手段 | 第19-20页 |
第2章 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研究的理论来源和现实依据 | 第20-32页 |
2.1 兴趣及其特点 | 第20-23页 |
2.1.1 兴趣及其特点 | 第20-21页 |
2.1.2 学习兴趣及其特点 | 第21页 |
2.1.3 兴趣与学习的相互作用 | 第21-23页 |
2.2 理论来源 | 第23-26页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25页 |
2.2.3 多元智力结构理论 | 第25-26页 |
2.3 现实依据 | 第26-32页 |
2.3.1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提出 | 第26-28页 |
2.3.2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第28-30页 |
2.3.3 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意义 | 第30-32页 |
第3章 文山州马关县初中物理学生兴趣现状调查 | 第32-61页 |
3.1 问卷指导语的编制 | 第32页 |
3.2 问卷维度设计 | 第32-33页 |
3.2.1 认知维度 | 第32-33页 |
3.2.2 情感维度 | 第33页 |
3.3 问卷结构设计 | 第33页 |
3.3.1 问卷兴趣水平与成因调查部分 | 第33页 |
3.3.2 问卷效度测量部分 | 第33页 |
3.4 问卷项目设计 | 第33-34页 |
3.5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34-61页 |
3.5.1 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34页 |
3.5.2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34-54页 |
3.5.3 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54-59页 |
3.5.4 学生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59-61页 |
第4章 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 第61-67页 |
4.1 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 | 第61-63页 |
4.2 从学习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 第63-64页 |
4.3 巧用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 | 第64页 |
4.4 展示实验魅力,催生物理兴趣 | 第64-65页 |
4.5 融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 第65-67页 |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 第67-69页 |
5.1 总结 | 第67-68页 |
5.2 反思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