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经典的有机载流子传输材料 | 第10-12页 |
1.2.1 空穴传输材料 | 第10-11页 |
1.2.2 电子传输材料 | 第11页 |
1.2.3 双极性传输材料 | 第11-12页 |
1.3 重组能的研究 | 第12-14页 |
1.3.1 重组能的概念 | 第12-13页 |
1.3.2 理论降低重组能的方法 | 第13-14页 |
1.4 课题的意义与论文的设计思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Gaussian软件简介 | 第16-24页 |
2.1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6-21页 |
2.1.1 从头计算方法 | 第16-18页 |
2.1.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8-21页 |
2.2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第21-22页 |
2.3 Gaussian软件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SFX和SITF基格螺芳烃光电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24-37页 |
3.1 引言 | 第24-25页 |
3.2 计算细节和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3.3 格子效应对SFX和SITF基格螺芳烃光电性质的影响 | 第27-36页 |
3.3.1 基态分子结构 | 第27-28页 |
3.3.2 分子内弱相互作用可视化与静电势、前线分子轨道、电离能、电子亲和势 | 第28-32页 |
3.3.3 重组能与Normal Mode分析 | 第32-34页 |
3.3.4 吸收光谱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螺环戊二噻吩基格螺芳烃光电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37-46页 |
4.1 引言 | 第37-38页 |
4.2 计算细节和相关理论 | 第38-39页 |
4.3 堆积格子效应对螺环戊二噻吩基格螺芳烃光电性质的影响 | 第39-45页 |
4.3.1 基态分子结构 | 第39-40页 |
4.3.2 分子内弱相互作用可视化分析与静电势、前线分子轨道、电离能、电子亲和势 | 第40-43页 |
4.3.3 重组能 | 第43-44页 |
4.3.4 吸收光谱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格螺芴光电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46-63页 |
5.1 引言 | 第46-47页 |
5.2 计算细节和相关理论 | 第47-48页 |
5.3 格子效应对格螺芴光电性质的影响 | 第48-58页 |
5.3.1 基态分子结构与张力能 | 第48-51页 |
5.3.2 分子内弱相互作用可视化分析与静电势、前线分子轨道、电离能、电子亲和势 | 第51-54页 |
5.3.3 重组能与Normal Mode分析 | 第54-56页 |
5.3.4 吸收光谱 | 第56-58页 |
5.4 取代基效应 | 第58-61页 |
5.4.1 分子结构与静电势、前线分子轨道、电离能、电子亲和势 | 第58-61页 |
5.4.2 重组能与Normal Mode分析 | 第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1 附图 | 第71-72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2-73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73-74页 |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