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电致发光变色器件概述 | 第10-11页 |
1.3 咪唑类电解质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3.1 咪唑类电解质分类及合成方法 | 第12-13页 |
1.3.2 咪唑类电解质的应用研究 | 第13-16页 |
1.4 智能响应型铱(Ⅲ)配合物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4.1 智能响应型铱(Ⅲ)配合物分类及合成方法 | 第16-18页 |
1.4.2 智能响应型铱(Ⅲ)配合物的应用研究 | 第18-20页 |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咪唑类电解质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致发光变色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9页 |
2.2.1 实验药品和试剂 | 第23-24页 |
2.2.2 实验仪器和测试方法 | 第24页 |
2.2.3 小分子咪唑合成和表征 | 第24-26页 |
2.2.4 单咪唑聚合物合成和表征 | 第26-27页 |
2.2.5 双咪唑聚合物合成和表征 | 第27-28页 |
2.2.6 热重分析实验 | 第28页 |
2.2.7 器件制备和电压响应性实验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2.3.1 合成与表征 | 第29-30页 |
2.3.2 热重分析测试 | 第30-31页 |
2.3.3 器件电致发光变色和温致发光变色现象研究 | 第31-32页 |
2.3.4 不同电压下电致发光变色器件的光谱随时间变化特性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智能响应型铱(Ⅲ)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致发光变色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 第34-49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41页 |
3.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35-36页 |
3.2.2 实验仪器和测试方法 | 第36页 |
3.2.3 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36-40页 |
3.2.4 器件制备和电压响应性实验 | 第40页 |
3.2.5 器件可逆性实验 | 第40页 |
3.2.6 柔性器件实验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3.3.1 合成与表征 | 第41页 |
3.3.2 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 第41-42页 |
3.3.3 配合物Ir2的电刺激响应性研究 | 第42-43页 |
3.3.4 器件电致发光变色现象研究 | 第43-44页 |
3.3.5 器件对电压响应性能研究 | 第44-45页 |
3.3.6 器件电致发光变色可逆性研究和电致发光变色机理讨论 | 第45-47页 |
3.3.7 柔性器件应用及性能研究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4.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4.2 工作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附录1 部分化合物的核磁图 | 第59-65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5-66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66-67页 |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