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博弈论在交通领域建模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6页 |
1.4 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4.2 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博弈建模基础 | 第21-27页 |
2.1 博弈论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1.1 博弈论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2.1.2 博弈基本要素描述 | 第22-23页 |
2.2 行人过街的博弈性描述 | 第23-25页 |
2.3 博弈模型要素参数化处理 | 第25-26页 |
2.3.1 混合策略 | 第25-26页 |
2.3.2 延误、风险损失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无信号控制过街路段交通特性调查分析 | 第27-47页 |
3.1 过街行人的主要交通特性调查分析 | 第27-38页 |
3.1.1 行人步速与机动车车速特性分析 | 第30-34页 |
3.1.1.1 行人步速特性 | 第30-33页 |
3.1.1.2 与车速二者关系分析 | 第33-34页 |
3.1.2 行人过街主要效率指标 | 第34-38页 |
3.1.2.1 行人过街等待时间与停顿次数 | 第34-36页 |
3.1.2.2 行人过街间隙利用(行人可接受间隙) | 第36-38页 |
3.2 过街行人、机动车驾驶员行为特性分析 | 第38-40页 |
3.2.1 过街行人行为特性 | 第38-39页 |
3.2.2 机动车驾驶员行为特性 | 第39-40页 |
3.3 过街行人心理特性、心理安全距离分析 | 第40-42页 |
3.3.1 行人心理特性分析 | 第40-41页 |
3.3.2 过街行人的临界心理安全距离 | 第41-42页 |
3.4 过街延误、风险特性分析 | 第42-44页 |
3.4.1 延误特性分析 | 第43-44页 |
3.4.2 风险分析 | 第44页 |
3.5 行人过街冲突特性分析 | 第44-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冲突动态博弈模型构建 | 第47-64页 |
4.1 动态博弈模型构建条件 | 第47-51页 |
4.1.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47页 |
4.1.2 重要参数分析 | 第47-48页 |
4.1.3 支付效用函数 | 第48-51页 |
4.2 行人与机动车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构建 | 第51-60页 |
4.2.1 行人抢先决策的博弈模型 | 第52-57页 |
4.2.2 机动车抢先决策的过街博弈模型构建 | 第57-60页 |
4.3 动态博弈模型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4.3.1 均衡状态分析 | 第60-62页 |
4.3.2 与实际情况相比较 | 第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无信号控制路段智慧行人安全过街系统 | 第64-70页 |
5.1 研究结论及现状分析 | 第64-65页 |
5.2 智慧行人安全过街系统 | 第65-68页 |
5.2.1 系统基本构成 | 第65-67页 |
5.2.2 系统工作流程 | 第67-68页 |
5.3 系统功能与特点 | 第68-69页 |
5.3.1 系统功能描述 | 第68页 |
5.3.2 系统优势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1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2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