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 | 第10-14页 |
一、新课程改革中需要反思性教学 | 第11-12页 |
(一)新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 第11页 |
(二)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整 | 第11-12页 |
(三)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 第12页 |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反思性教学 | 第12-13页 |
三、反思性教学为中学化学课堂改革提供新思路 | 第13页 |
四、我校化学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不足 | 第13-14页 |
五、教师这一职业对教师自身发展的原因 | 第14页 |
第二节 反思性教学探究的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一、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14-15页 |
二、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 | 第15页 |
三、通过对化学反思性教学的研究,促进我校化学新课程改革 | 第15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15-17页 |
一、文献法 | 第15-16页 |
三、访谈法 | 第16页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四、课堂教学观察法 | 第16-17页 |
五、行动研究法 | 第17页 |
第四节 中学化学反思性教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焦点和特征 | 第17-23页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一)反思 | 第17-18页 |
(二)反思性教学 | 第18页 |
(三)反思型教师 | 第18-19页 |
二、化学反思性教学的内容及焦点 | 第19-20页 |
三、化学反思性教学的特征 | 第20-23页 |
(一)化学反思性教学以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 | 第20-21页 |
(二)化学反思性教学以不断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目标 | 第21页 |
(三)化学反思性教学倡导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习 | 第21页 |
(四)化学反思性教学唤醒化学教师的自主意识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发展 | 第23-27页 |
第一节 国外研究历程和现状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我国反思性教学研究变迁及现状 | 第24-27页 |
第三章 边疆地区中学化学师生反思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7-35页 |
第一节 边疆地区师生反思现状调查 | 第27-29页 |
一、设计问卷 | 第27页 |
二、问卷设计的内容与维度 | 第27-28页 |
三、发放问卷 | 第28页 |
四、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29-35页 |
一、学生基本情况介绍及学习方式调查总结 | 第29-30页 |
二、怒江州教师反思性教学基本情况 | 第30-35页 |
第四章 化学反思性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 第35-46页 |
第一节 化学反思性教学设计 | 第35-43页 |
一、化学反思性教学设计的实质 | 第35页 |
二、化学反思性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5-36页 |
(一)目的性原则 | 第35-36页 |
(二)可操作性原则 | 第36页 |
(三)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 第36页 |
三、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 第36-43页 |
(一)反思教学目标 | 第37-38页 |
(二)反思教学内容 | 第38-41页 |
(三)反思教学方法 | 第41页 |
(四)反思教学实施策略 | 第41-42页 |
(五)反思教学评价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反思性教学的方法步骤 | 第43-46页 |
一、进行教学前反思,发现问题 | 第43页 |
二、对教学手段进行分析,提出假设 | 第43-45页 |
三、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 第45页 |
四、分析和处理材料,对教学进行评价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化学反思性教学实践探究案例 | 第46-64页 |
第一节 反思性教学实践探究案例(一) | 第46-53页 |
一、做好教学前的准备 | 第46-47页 |
二、根据学前检测的反思进行教学设计 | 第47-48页 |
三、在课堂中实施教学设计,并对其进行反思性评价 | 第48-53页 |
第二节 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案例(二) | 第53-57页 |
一、学前检测和反思、发现问题 | 第53-54页 |
二、结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 | 第54页 |
三、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教学 | 第54-57页 |
四.课后反思发现不足 | 第57页 |
第三节 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案例(三) | 第57-63页 |
一、学前反思、发现和分析问题 | 第57-58页 |
二、根据学前反思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 | 第58-59页 |
三、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课堂教学 | 第59-62页 |
四.进行教学后反思发现不足 | 第62-63页 |
第四节 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实践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