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缘起 | 第10页 |
1.1.2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2-20页 |
1.3.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3-19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9-20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理论探讨 | 第21-26页 |
2.1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渊源 | 第21页 |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24页 |
2.2.1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 第21-23页 |
2.2.2 地方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 第23-24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3.1 高等教育政治论 | 第24页 |
2.3.2 教育外部关系规律 | 第24-26页 |
第3章 地方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现状调查 | 第26-38页 |
3.1 地方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6页 |
3.1.2 调查对象 | 第26页 |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 第26-27页 |
3.2 地方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3.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 | 第27-29页 |
3.2.2 地方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29-38页 |
第4章 地方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44页 |
4.1 问题分析 | 第38-39页 |
4.1.1 思想认识方面 | 第38页 |
4.1.2 体制机制方面 | 第38-39页 |
4.1.3 学科专业设置方面 | 第39页 |
4.1.4 教师自身社会服务能力方面 | 第39页 |
4.2 影响地方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39-44页 |
4.2.1 教师因素 | 第39-40页 |
4.2.2 学校因素 | 第40-42页 |
4.2.3 社会因素 | 第42页 |
4.2.4 企业因素 | 第42-43页 |
4.2.5 政府因素 | 第43-44页 |
第5章 提升地方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 | 第44-51页 |
5.1 增强地方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 第44-46页 |
5.1.1 统一思想,认识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 | 第44页 |
5.1.2 转变观念,树立社会服务意识 | 第44-45页 |
5.1.3 学用结合,提高社会服务的自身能力 | 第45-46页 |
5.2 扩大地方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育途径 | 第46-48页 |
5.2.1 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 第46页 |
5.2.2 建立社会服务激励机制 | 第46-48页 |
5.2.3 建立社会服务组织机构 | 第48页 |
5.2.4 加强产学研人才队伍建设 | 第48页 |
5.3 企业对地方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接纳与支持 | 第48-49页 |
5.3.1 情感上接纳和支持 | 第48-49页 |
5.3.2 行动上接纳和支持 | 第49页 |
5.4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 第49-51页 |
5.4.1 健全政策体系 | 第49-50页 |
5.4.2 强化利用智力支持 | 第50页 |
5.4.3 推动校企合作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1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