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校园欺凌的比较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一) 校园欺凌的现状研究 | 第12-13页 |
(二) 校园欺凌的发生研究 | 第13-16页 |
(三) 校园欺凌的防治研究 | 第16-17页 |
(四)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校园欺凌的界定 | 第20-28页 |
一、校园欺凌的内涵 | 第20-22页 |
(一) 日本对校园欺凌的理解 | 第20-21页 |
(二) 中国对校园欺凌的认识 | 第21-22页 |
二、校园欺凌的表现 | 第22-28页 |
(一) 日本校园欺凌现象管窥 | 第22-24页 |
(二) 中国校园欺凌现象概观 | 第24-26页 |
(三) 中日校园欺凌现象的异同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校园欺凌的成因 | 第28-36页 |
一、共同的原因 | 第28-33页 |
(一) 个体因素 | 第28-29页 |
(二) 环境因素 | 第29-33页 |
二、差异化原因 | 第33-36页 |
(一) 日本校园欺凌的根源分析 | 第33-34页 |
(二) 中国校园欺凌的本因探寻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校园欺凌的防治 | 第36-47页 |
一、日本防治校园欺凌的特点 | 第36-42页 |
(一) 政府是主导 | 第36-37页 |
(二) 学校是主阵地 | 第37-40页 |
(三) 社会是补充 | 第40页 |
(四) 家庭是基础 | 第40-42页 |
二、中国防治校园欺凌的特点 | 第42-47页 |
(一) 政府高度重视,实施政策保障 | 第42-43页 |
(二) 学校综合引领,落实防治职责 | 第43-44页 |
(三) 社会多方合力,优化防治机制 | 第44-45页 |
(四) 家庭责任回归,强化防治外延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日本防治校园欺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7-56页 |
一、中日防治校园欺凌的差异 | 第47-50页 |
(一) 具体表现 | 第47-48页 |
(二) 影响因素 | 第48-50页 |
二、改进我国校园欺凌防治体系的对策 | 第50-56页 |
(一) 推进基于受欺者立场的防治实践 | 第51-52页 |
(二) 健全欺凌的财政、人才支持体系 | 第52-53页 |
(三) 提升对心理和精神欺凌的关注度 | 第53页 |
(四) 鼓励、支持学生参与欺凌防治工作 | 第53-54页 |
(五) 建立与完善欺凌防治的社会工作模式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