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大一新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及干预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7-16页
    1.1 引言第7页
    1.2 学业拖延及相关研究第7-10页
        1.2.1 学业拖延概念的提出第7-8页
        1.2.2 .学业拖延成因的相关理论第8-9页
        1.2.3 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第9页
        1.2.4 学业拖延的测量研究第9-10页
    1.3 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第10-11页
        1.3.1 自我效能感理论第10页
        1.3.2 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研究第10-11页
    1.4 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第11-13页
        1.4.1 心理控制源理论第11-12页
        1.4.2 心理控制源与学业拖延的研究第12页
        1.4.3 自我效能感和心理控制源的研究第12-13页
    1.5 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第13-14页
        1.5.1 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第13页
        1.5.2 干预的理论依据第13-14页
    1.6 问题提出第14-16页
第2章 大一新生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和学业拖延的关系第16-23页
    2.1 研究目的第16页
    2.2 研究假设第16页
    2.3 研究方法第16-18页
        2.3.1 被试选取第16-17页
        2.3.2 研究工具第17页
        2.3.3 施测程序第17-18页
    2.4 结果第18-21页
        2.4.1 大一新生学业拖延的现状第18页
        2.4.2 大一新生心理控制源的现状第18-19页
        2.4.3 大一新生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与学业拖延之间的相关分析.第19页
        2.4.4 大一新生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与学业拖延的回归第19页
        2.4.5 心理控制源在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分析第19-21页
    2.5 分析和讨论第21-23页
        2.5.1 大一新生学业拖延的总体情况第21页
        2.5.2 不同性别、生源地和是否独生的大一新生的在学业拖延上的差异分析第21-22页
        2.5.3 大一新生心理控制源和学业拖延之间的结果分析第22页
        2.5.4 大一新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第22-23页
第3章 大一新生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第23-30页
    3.1 目的与假设第23页
    3.2 研究程序第23-24页
        3.2.1 筛选被试第23页
        3.2.2 准备阶段第23-24页
        3.2.3 正式施测阶段第24页
        3.2.4 干预结束阶段第24页
        3.2.5 数据处理阶段第24页
    3.3 团辅方案的编制第24-25页
    3.4 团辅方案的具体设计第25-27页
    3.5 结果第27-28页
        3.5.1 差异分析第27页
        3.5.2 团体辅导效果反馈第27-28页
    3.6 讨论第28-30页
        3.6.1 干预组和控制组前测数据比较分析第28页
        3.6.2 干预组和控制组后测数据比较分析第28页
        3.6.3 干预组前后测差异比较分析第28页
        3.6.4 控制组前后测差异比较分析第28-29页
        3.6.5 团体辅导效果的总分析第29-30页
第4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30-31页
    4.1 结论第30页
    4.2 研究的不足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附录第33-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无聊感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青少年最早记忆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