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3页 |
1 绪论 | 第13-3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问题提出及研究目的 | 第18-21页 |
·问题提出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1-27页 |
·总体思路 | 第21-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 第27-31页 |
·新型国有企业 | 第27-28页 |
·定位 | 第28-29页 |
·效率 | 第29-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32-34页 |
·主要的创新点 | 第32-33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33-34页 |
2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理论及其历史进程 | 第34-64页 |
·国有企业改革的代表性理论 | 第34-42页 |
·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理论 | 第34-37页 |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理论学派 | 第37-38页 |
·我国学者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观点 | 第38-39页 |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两条理论思路 | 第39-41页 |
·理论评价 | 第41-42页 |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 | 第42-54页 |
·改革起步阶段:以放权让利为特征扩大企业自主权(1978-1984年) | 第42-46页 |
·改革成长阶段:以两权分离为特征转换经营机制(1984-1992年) | 第46-49页 |
·改革完善阶段:以战略改组为特征的股份制改革(1992-2003年) | 第49-54页 |
·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 第54-62页 |
·传统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 | 第55-57页 |
·新型国企面临的问题 | 第57-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3 新型国有企业的定位 | 第64-91页 |
·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国企定位 | 第64-68页 |
·功能定位 | 第64-65页 |
·规模定位 | 第65-66页 |
·政策定位 | 第66-68页 |
·国有企业的角色分析 | 第68-69页 |
·国有企业的性质分析 | 第69-75页 |
·国有企业的性质 | 第69-73页 |
·国有企业特殊性(即社会属性)的表现形式 | 第73-75页 |
·新型国有企业再定位 | 第75-89页 |
·新型国有企业的特点 | 第75-77页 |
·新型国有企业的特殊性 | 第77-79页 |
·新型国有企业再定位 | 第79-89页 |
·小结 | 第89-91页 |
4 新型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 | 第91-107页 |
·关于国有企业效果的争论 | 第91-93页 |
·国有企业绩差论 | 第91-92页 |
·国有企业绩优论 | 第92页 |
·产权中性论 | 第92-93页 |
·对国有企业改革经济效率的分析 | 第93-102页 |
·经济效益考察 | 第94-99页 |
·效果考察 | 第99-102页 |
·关于新型国有企业效率的思考与改进措施 | 第102-106页 |
·新型国有企业效率的思考 | 第102-104页 |
·新型国有企业效率的改进 | 第104-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5 新型国有企业行业布局研究 | 第107-127页 |
·国有企业行业布局的理论分析 | 第107-110页 |
·国有企业布局的发展变化 | 第107-108页 |
·关于国有经济布局的理论观点 | 第108-110页 |
·影响国有企业进退的内、外在机理分析 | 第110-115页 |
·国有企业进退内因分析 | 第111-112页 |
·国有企业进退外因分析 | 第112-115页 |
·国有企业进退面临的问题 | 第115-118页 |
·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束缚 | 第115-116页 |
·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不健全 | 第116-117页 |
·国有企业的布局不合理 | 第117-118页 |
·国有企业的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118页 |
·新型国有企业进退的选择 | 第118-126页 |
·路径选择 | 第119-122页 |
·领域选择 | 第122-123页 |
·策略选择 | 第123-126页 |
·小结 | 第126-127页 |
6 新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 | 第127-146页 |
·新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 | 第127-139页 |
·实现单一改制到分类改革的转变 | 第129-131页 |
·重塑现代企业制度 | 第131-134页 |
·规范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边界 | 第134-136页 |
·构建新型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 | 第136-139页 |
·新型国有企业运行效率的有效监管体制研究 | 第139-145页 |
·构建横、纵向国有企业监管体系 | 第139-140页 |
·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 第140-141页 |
·完善国有企业授权经营制度 | 第141-145页 |
·小结 | 第145-146页 |
结论 | 第146-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5页 |
后记 | 第155-156页 |